古典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广汉郡

广汉郡

①西汉高帝六年(前201)置,初治乘乡(亦作绳乡,在今四川金堂县东),后徙治梓潼县(今四川梓潼县)。辖境相当今甘肃文县、陕西宁强以南,四川旺苍、剑阁、蓬溪以西,潼南、遂宁、新都以北,什邡、北川以东地区。公孙述改名子同郡。东汉复为广汉郡。永初二年(108)移治涪县(今四川绵阳市东),又徙治雒县(今四川广汉市)。西晋泰始二年(266)改为新都郡,属梁州。太康六年(285)复改为广汉郡。南朝宋属益州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广汉郡与蜀郡和犍为郡,古号为三蜀。土地肥美,物产丰盛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 称“为蜀渊府”。

②西晋初改东广汉郡置,属益州。治所在广汉县(今四川射洪县南柳树镇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三台、射洪、中江、盐亭、潼南、蓬溪、遂宁等市县地。东晋永和中改为遂宁郡。


西汉高祖六年(前201年)分巴、蜀两郡置,治雒县乘乡(一作绳乡、沈乡,今德阳市西北孝泉镇)。属益州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涪江、沱江、西汉水流域和白龙江下游、嘉陵江上游地区。武帝建元六年(前135年)析南部地置犍为郡,元鼎六年(前111年)分北部地置武都郡,东汉永初二年(108年)十二月分西北部置广汉属国,东汉元初二年(115年)广汉郡移治涪县(今绵阳市东北),后又移治雒县(今广汉市北)。建安二十二年(217年)刘备又分置梓潼郡。三国蜀汉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广汉、德阳、绵竹、什邡、金堂、新都等市县。西晋移治广汉县(今射洪县南),属梁州。东晋复治雒县。南朝又属益州。隋开皇初废入益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东川路

    元至元二十八年(1291)置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在今云南会泽县西南十里马鞍山麓乌龙幕。辖境约当今云南东川市、会泽县、巧家县及四川会东等县地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废为府。元至元二十八年(1291年)置

  • 黑河

    ①在今河北赤城县东。有里遂、外遂二河。清光绪 《畿辅通志》 卷65: “里遂黑河在上都牧厂东南界,土人呼额伯里遂黑河。在独石口东南五十里。源出兴安山东南,流至龙潭会白河。外遂黑河在牧厂东南界,独石口东

  • 太平宫

    隋建,在今陕西户县东南。《元和志》卷2鄠县:隋太平宫“在县东南三十一里,对太平谷,因名之”。隋、唐行宫。在今陕西省户县西南太平。隋建,“对太平谷,因名之”(《元和郡县志》)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贞观十八年

  • 和西县

    1939年晋冀鲁豫边区由和顺县西部析置。属太行区。治横岭镇 (今山西和顺县西横岭镇)。1945年4月撤销,与和东县合并,复置和顺县。旧县名。太行抗日根据地设。1939年由山西省和顺县西部析置。以位县西

  • 浈山

    在今广东英德市西北四十里。《元和志》 卷34浈阳县: 浈山 “在县北四十里,浈水所出。尉佗为城于此山上,名曰万人城”。

  • 龙爪驿

    即今四川彭山县北青龙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7仁寿县:龙爪驿在“县北百二十里。水道所经”。

  • 河渠村集

    即今河北宁晋县西南十五里河渠乡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55宁晋县图: 西南有河渠村集。

  • 报恩镇

    即今江西永丰县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6吉州:“至和元年以吉水县报恩镇置永丰县。”即此。

  • 和罗

    在今黑龙江省抚远县东南青海乡南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 卷17: 乌苏里江西岸,北至混同江南岸旧设噶珊有 “和罗”。

  • 石印山

    在今安徽东至县北尧渡河岸。《寰宇记》卷105建德县:“印石在县西北五里历水岸。石壁峻拔。旧传许旌阳逐蛟至此,岸崩。其石崩处,屹然成壁,印石而去。其石印篆文,圆若马蹄迹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27建德县:石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