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作合阳。战国魏地,在今陕西合阳县东南。《史记·魏世家》: 文侯 “筑合阳”。即此。汉时置郃阳县。即“合阳”。
即今北京市顺义县东北四十四里焦庄户村,属龙湾屯乡。焦庄户地道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曾荣获 “人民第一堡垒”、“英雄山村” 光荣称号。现已修葺为焦庄户地道战纪念馆。
即今山东宁阳县东北三十五里堽城镇。为汉刚县故城。后讹刚为堽。汶水自此分流。蒙古宪宗七年 (1257) 于堽城筑土坝斗门,遏汶水南流入洸,至任城 (今济宁市) 合泗水,以济运。明洪武间黄河决口,运河被淤
北周置,属芳州。治所在理定县(今甘肃迭部县东南)。隋开皇初废。
唐天授二年(691)改神武军置,属朔州。治所在今山西朔州市东北三十里马邑村。大足元年(701)改为大同军。武周天授二年(691年)改神武军置,治今山西省朔州市东北马邑。大足元年(701年)改为大同军。
在今湖南华容县南六十里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6:华容县有“古楼寨”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唐先天元年 (712) 改大基县置,属洛州(后属河南府)。治所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南。大顺初移治柏崖 (今孟津县东南)。北宋开宝元年 (968)移治白波镇 (今孟津县东南二十五里)。金改名孟津县。古县名。
又名报宁禅寺。北宋置,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东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7建康府:半山寺,“半山报宁禅寺,王荆公故宅也。由东门至蒋山此为半道,故以半山为名。元丰七年公病既愈,乃请以宅为寺,因赐额为报宁禅寺”。《方
元元贞元年 (1295) 升婺源县置,治所即今江西婺源县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复为县。元元贞元年(1295年)升婺源县置,治今江西省婺源县。属徽州路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复降为县。
蒙古中统三年 (1262) 改邢州置,治所在邢台县 (今河北邢台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巨鹿、广宗以西,沙河以北,泜河以南地。至元二年 (1265)改为顺德路。明洪武元年 (1368) 复为顺德府,属河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