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政桥
在今福建建瓯市治西南旧平政门外。旧有浮桥,宋乾道初郡守陈俊卿累石为址,架木为梁,建于建江上。后屡圯屡复,清初称通都桥。《方舆胜览》卷11建宁府:平政桥“跨大溪,立趾十有一,各高七十二尺,酾水之道有九,梁空而行,复为屋二(一作三)百六十楹于其上, 而欄翼之”。
在今福建建瓯市治西南旧平政门外。旧有浮桥,宋乾道初郡守陈俊卿累石为址,架木为梁,建于建江上。后屡圯屡复,清初称通都桥。《方舆胜览》卷11建宁府:平政桥“跨大溪,立趾十有一,各高七十二尺,酾水之道有九,梁空而行,复为屋二(一作三)百六十楹于其上, 而欄翼之”。
古山名。又称伊阙、伊阙山、阙塞、龙门。因两山相对阙门,伊水流经其中,故名。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。《左传》昭公二十六年(前516年):“晋知跞、赵鞅帅师纳王,使女宽守阙塞。”即此。参见“伊阙”。
即今四川成都市南郊昭烈庙(武侯祠)。为祭祀蜀汉先主刘备庙宇。《元和志》卷31成都县:先主庙“在县南二十里”。《寰宇记》卷72华阳县:先主祠“在府南八里,惠陵东七十步。齐高帝梦益州有天子卤簿,诏刺史傅覃
一译孙他。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西部。南宋赵汝适 《诸蕃志》 有专条记述。元汪大渊 《岛夷志略》 “爪哇” 条作孙剌。《明史·外国列传》 作顺塔。
亦作鹰游山或莺游山。即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北海中东西连岛。《寰宇记》 卷22海州东海县: “嘤游山在县东北一百三里海中。去崖二十里,高二里。其山周回浮海中,群鸟翔集,嘤嘤然自相喧聒。”
古代中国中原地区至西域交通道路之一。(1)《三国志》卷3裴注引《魏略·西戎传》:“从玉门关西出,发都护井,回三陇沙北头,经居卢仓,从沙西井转西北,过龙堆,到故楼兰,转西诣龟兹,至葱岭,为中道。”即从今
①即今山西沁县东南新店镇。《清一统志·沁州》 “段村寨” 条下: “州南三十五里有新店寨。”②在今湖南沅陵县西北四十里。元置巡司于此。明初废。
又名白崖寺。在今四川重庆市西北沙坪坝区磁器口。为重庆著名古佛寺。据清乾隆 《巴县志》载: “宝轮寺,直里一甲龙隐山白崖镇。宋治平间建。明成化十一年重修。有万历时邑人周宗武碑。大殿左危崖竦立,有观音阁。
东汉建安五年 (200) 分由拳、海盐县置海昌屯田都尉,属吴郡。治所在今浙江海宁市盐官镇南二十里 (已沦于杭州湾海中)。三国吴黄武四年(225) 改置盐官县。
即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中之雷音寺。清光绪谭钟岳 《峨山总图》: 解脱坡上有雷音寺。
即今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中旗南巴彦塔拉镇。1947年科尔沁左翼中旗迁治于此。“巴彦塔拉”,蒙古语意为“富饶的甸子”。1956年科尔沁左翼中旗迁今治保康镇。集镇名。在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城东部。原名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