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恩县
东汉改平恩侯国置,属魏郡。治所在今河北曲周县东南西呈孟乡。三国魏属广平郡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)移治斥漳城(今曲周县东南)。隋复还治呈孟,属武安郡。唐属洺州。金废为镇。
古县名。东汉改平恩侯国置,治今河北省曲周县东南西呈孟。属魏郡。三国魏黄初二年(221年)属广平郡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年)移治斥漳城,治今曲周县东南。仍属广平郡。隋开皇六年(586年)复移旧治,属洺州,大业初属武安郡。唐、宋属洺州。金降为镇。
东汉改平恩侯国置,属魏郡。治所在今河北曲周县东南西呈孟乡。三国魏属广平郡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)移治斥漳城(今曲周县东南)。隋复还治呈孟,属武安郡。唐属洺州。金废为镇。
古县名。东汉改平恩侯国置,治今河北省曲周县东南西呈孟。属魏郡。三国魏黄初二年(221年)属广平郡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年)移治斥漳城,治今曲周县东南。仍属广平郡。隋开皇六年(586年)复移旧治,属洺州,大业初属武安郡。唐、宋属洺州。金降为镇。
西藏古地名。在今穷结县。唐时吐蕃赞普(王) 设夏日行宫于此。一说跋布即勃令。《新唐书·吐蕃传》: “其赞普居跋布川,或逻娑川。”
原名大悲阁。在今河北定兴县城内十字街中心。元大德年间龙兴寺住持僧宝德因旧大悲阁毁于兵乱,发愿重建,大德十年 (1306) 落成。清康熙五十二年 (1713) 重修,嘉庆二十五年 (1820)重修后改今
即加罗希。今泰国南部马来半岛万伦之柴也。见明王宗载 《四夷馆考·暹罗馆》。清陈伦炯《海国闻见录·南洋记》 作斜仔。
①西汉置,属临淮郡。治所在今江苏泗洪县东南洪泽湖中。东汉属下邳国。三国魏移治今睢宁县。北魏为淮阳郡治。北齐废。②南朝宋侨置,属盱眙郡。治所在今安徽明光市东北六十里女山湖镇 (原名旧县)。北魏改为睢阳县
在今甘肃天水市东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梁贞明元年 (915),蜀将 “王宗绾等败秦州兵于金沙谷”。即此。
①东晋咸和六年(331)置,属东官郡。治所在今广东兴宁市西北龙田镇西三里。一说今五华县西北华城镇雷公墩。以兴宁江为名。隋属龙川郡。唐属循州,移治今兴宁市西北龙田镇。五代南汉乾亨初改为齐昌县。北宋天禧二
明宣德五年(1430)置,属金齿军民指挥使司。治所在广邑寨(今云南昌宁县西五十八里广益)。八年(1433)直属云南布政司。正统元年(1436)迁治于原顺宁府的右甸(即今云南昌宁县)。清废。明宣德五年(
一名谒泉山。在今山西文水县西南。《水经·文水注》: “其山石崖绝险,壁立天固。……泉发于两寺之间,东流沥石,沿注山下。又东,津渠隐没而不恒流,故有隐泉之名矣。”
即今吉林榆树市西北弓棚镇。《吉林乡土志》:“相传该地始有居民时,系由关内移民,某氏首先以柳木做成弓形之草棚, 以为住所, 因以命名焉。”
唐咸通二年(861)改罗源场置,属福州。治所即今福建罗源县。五代闽龙启元年(后晋长兴四年,933)升为永贞县。唐咸通中置,即今福建省罗源县。五代闽龙启元年(933年)升为永贞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