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农县
北宋建隆元年 (960) 改弘农县置,为虢州治。治所即今河南灵宝市。至道三年 (997) 改为虢略县。
古县名。北宋建隆元年(960年)改弘农置,治今河南省灵宝市,为虢州治。至道三年(997年)改名虢略县。
北宋建隆元年 (960) 改弘农县置,为虢州治。治所即今河南灵宝市。至道三年 (997) 改为虢略县。
古县名。北宋建隆元年(960年)改弘农置,治今河南省灵宝市,为虢州治。至道三年(997年)改名虢略县。
原名田心寨鼓楼。在今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南四十四里坪阳乡马田村。始建于清顺治年间,系侗族传统建筑物。平面呈方形,每边长8米。楼为两层,木架结构,通高18米。上层置戏台供演出,下层置长凳供人观看。其顶原为
①战国楚邑,在今湖北宜昌市西北。《史记·六国年表》:楚顷襄王二十年(前279),“秦拔、西陵”,即此。②三国魏武帝陵。在今河北临漳县西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9临漳县“
即今湖南衡东县北六十五里三樟乡驻地三樟市。旧属衡山县。清光绪《湖南通志》卷1衡山县图:县东北有三樟树市。
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改威龙州置,属建昌卫。治所在今四川德昌县西南大山乡。永乐二年(1404) 改为威龙长官司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改元威龙州置,治今四川省德昌县西南。属德昌路。永乐二年(
在今四川芦山县西铜头场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47雅州:开明王城“在卢山县西七里。上有王庙。《旧经》云:开明王所筑”。今有遗迹。
商代帝乙、帝辛 (纣) 别都。即今河南淇县。西周为卫国都。春秋属晋。《左传》: 襄公二十三年 (前550),“齐侯伐晋,取朝歌”。战国为魏邑。《史记·魏世家》: 景湣王二年 (前241),“秦拔我朝歌
在今蒙古国西部巴彦乌列盖省西,为阿尔泰山支阜。《元朝秘史》卷9:“自去追袭脱黑脱阿,到金山住过冬。明年春逾阿来岭去。”
即今山东莱西市西南三十八里院上镇。旧属莱阳县。清光绪 《山东通志》 卷2 《舆图志》: 莱阳县西南有院上集。因北齐天保年间曾建靖林禅院于此,故名。
在今河北阜平县西北一百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阜平县:次沟村“在吴王口外。村南有扒背、银河村、胡家庄、柳树村、天桥儿、莲子岩等处, 山中皆产矿砂,流民恒相聚开凿,名曰矿徒。嘉靖二十五年渐啸聚为乱,议
即区粟城。在今越南中部平治天省广治西北石杆河与甘露河合流处。《梁书·林邑国传》 误作区栗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