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郎山
在今四川小金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懋功屯务厅》:巴郎山“在懋功屯务厅东二百一十五里。其山袤延三百余里,与茂州瓦寺土司接界”。民国《懋功县志》: 巴郎山“一名斑斓山。古称冉,盘亘八九十里。山内有水发源, 由东而西,独流至明郭宗,与抚边梦笔山下之水合流,直趋章谷大河”。
在今四川小金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懋功屯务厅》:巴郎山“在懋功屯务厅东二百一十五里。其山袤延三百余里,与茂州瓦寺土司接界”。民国《懋功县志》: 巴郎山“一名斑斓山。古称冉,盘亘八九十里。山内有水发源, 由东而西,独流至明郭宗,与抚边梦笔山下之水合流,直趋章谷大河”。
即今湖北老河口市西北二十八里傅家寨乡。《清一统志·襄阳府三》: 傅家砦 “在光化县境。本朝雍正八年设把总分防”。集镇名。在湖北省老河口市西北部、汉水北岸。属洪山嘴街道办事处。人口720。为原傅家寨镇人
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。为唐代漕运中转站。《元和志》 卷5河阴县: 唐开元二十二年 (734)裴耀卿为相,“兼转运都使,于是遂分置河阴县及河阴仓。……自江、淮来者悉纳河阴仓,自河阴候水调浮漕送含嘉仓,又取
南朝宋置,属交州。治所在今广西钦州市东北三十里久隆镇。南朝梁武帝于郡置安州。隋开皇九年(589)平陈后废。南朝宋置,治宋寿县(今广西钦州市东北钦江西北岸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一带。隋开皇中
在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东北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宽甸县:“二龙渡巡司,光绪三年置。”民国初改置县佐。
原名天妃宫。俗称妈祖庙。在今福建泉州市南门。南宋庆元二年(1196)建庙祀莆田湄洲林氏女(海神)。明永乐五年(1407)经出使西洋太监郑和奏请,奉旨修庙。明代派官出使外国前皆来祭祀祈祷。清康熙十九年(
1943年改海晏设治局置,属青海省。治所在三角城 (今青海海晏县)。1952年改为海晏藏族自治区。1953年复改为海晏县。在青海省东北部、湟水上游、青海湖东北岸。属海北藏族自治州。面积4360平方千米
即大古剌。在今缅甸的伊洛瓦底江下游一带。或在勃固,或在丹那沙林。《新唐书·南蛮下·骠》:“由弥臣至坤朗,又有小昆仑部,王名茫悉越,俗与弥臣同。由坤朗至禄羽,有大昆仑国,王名思利泊婆难多珊那。川原大于弥
明代在云南边地设置的六个较大土司。即车里宣慰司(治景昽,即今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市)、孟养宣慰司(治今缅甸孟养)、木邦宣慰司(治今缅甸新维)、缅甸宣慰司(治今缅甸阿瓦)、八百大甸宣慰司(治今泰国清迈)和老
唐、五代方镇名。唐天祐元年(904)以魏博节度使号为天雄军,治所在魏州(五代唐改名兴唐府,后晋改名广晋府,后汉改名大名府,在今河北大名县东)。五代为梁所并。唐末、五代方镇名。(1)唐大中三年(849年
①集镇名。在今四川普格县西北白水村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建昌卫:“东南有白水巡司。”《清一统志·宁远府二》 “龙溪镇”条内:“白水巡司在(西昌)县东南二百里……明置,久裁。”②即今云南沾益县东北白水。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