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子城
①在今四川合川市南。《元和志》卷33合州石镜县: 巴子城“在县南五里”。明正德《四川志》卷13:合州巴子城“在治南五里。一名临江故城”。
②即今四川万县市西南之武陵镇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武宁县:“汉临江县地,周分置源阳县,隋改为武宁县,治巴子故城。”
①在今四川合川市南。《元和志》卷33合州石镜县: 巴子城“在县南五里”。明正德《四川志》卷13:合州巴子城“在治南五里。一名临江故城”。
②即今四川万县市西南之武陵镇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武宁县:“汉临江县地,周分置源阳县,隋改为武宁县,治巴子故城。”
在今西藏拉萨市。清 《西藏图考》 卷5: 宗角 “在布达拉北二里许,林木荫翳,景致甚幽,亦达赖喇嘛避暑处”。
①南朝梁置,隋治所在交谷县 (今越南义静省河静南)。辖境相当今越南河静省河静以南地区。隋大业初废。②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治所在越裳县 (今越南义静省甘禄附近)。贞观十三年 (639) 废。③唐
旧名古鄯堡。即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古鄯镇。《清一统志·西宁府二》:巴暖三川营“旧名古鄯堡……城周二里有奇。本朝设守备驻防”。
在今陕西长安县 (韦曲镇) 西。唐杜甫《随郑广文游何将军山诗》 曰: “不识南塘路,今知第五桥。”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东。唐杜甫有“不识南塘路,今知第五桥”诗句。
①在今河南淇县西南三十里。《旧唐书·甄济传》: 甄济 “天宝中隐居卫州青岩山”,安禄山辟之不就。②在今甘肃兰州市西北黄河滨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 武威郡允吾县有 “青岩山”。古山名。又称苍峪山、仓岩山、
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南五里。 《清一统志·兖州府一》: 河 “汇东北蛇眼诸泉, 环城而流, 即今城河也。南流至滋阳 (今兖州县) 入漕。西流同古城泉,由高吴桥南入洸”。
1941年11月苏北革命根据地由盐城县东部析置,属盐阜区。治陈家小店 (在今江苏射阳县南)。以地处盐城之东而得名。1948年迁治南洋岸(今江苏盐城市东北南洋岸镇)。1949年11月撤销,并入射阳县。旧
①一作洙泾。在今上海市金山县。自秀州塘分流而东,合于三泖,为吴淞江西出要路,东汇诸水入黄浦江。《清一统志·松江府一》 引《三吴水利考》:朱泾“西通三泖,南达嘉兴,为往来冲要”。②在今江苏太仓市东。《清
即中土、中州。先秦时代已有雒邑(今河南洛阳市)和陶(今山东定陶)是天下之中的说法,后来华夏族活动范围扩大,古豫州仍被视为九州之中,称之为中原。故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,如《明实录》:永乐十四年(14
①唐方镇名。浙江西道的简称。②南宋两浙西路的简称。(1)唐方镇名。见“浙江西道”。(2)路名。见“两浙西路”。(3)地区名。指浙江省钱塘江(古称浙江)西北地区。包括杭州市、湖州市西部辖境。东汉顺帝永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