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崤山

崤山

①在今浙江桐庐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0分水县: 崤山 “在县 (今分水镇) 东四十里。其最高处曰赤岩尖,登之可见数百里”。

②即殽山。在今河南洛宁县北六十里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 建武三年 (27),“冯异与赤眉战于崤底,大破之”。注: “崤,山名。”


又称嵚崟山。以古崤县得名。在河南省西部,洛宁县西北。《春秋》僖公三十三年(前627年):晋人及姜戎败秦师于崤,即此。秦岭东段支脉。西南—东北走向,分东西两崤,延伸在黄河和洛河间,长160千米。为褶皱断块山。海拔大多在1500米以上,山势自西南向东北逐渐低缓。高峰有青冈(即甘山、千山, 1903 米)、冠云山(1866米)等。植被为栎类、华山松和油松等。煤、铝土等矿产较丰富。北麓灵宝寺河山一带产优质苹果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杞麓湖

    在今云南通海县东北。元代以来称杞麓湖。清康熙《河西县志》:杞麓山“在治东五里。一名渔山,一名碌溪山。自谭家营而下,碌溪湖在其西,溶湖界其腹南,入杞麓湖中”。当时湖面较宽,湖水环杞麓山(今凤凰山),因以

  • 盆山县

    唐贞观中置,属山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博白县西南。天宝初属龙池郡,乾元初复属山州。建中年间废。古县名。唐贞观中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境。建中年间废。

  • 鄂斯

    一作鄂什。即今吉尔吉斯斯坦奥什。《清高宗实录》: 乾隆二十七年 (1762) 七月乙亥,谕曰:“永贵等奏称,额德格讷阿济比所属鄂斯等处,为额尔德尼占据。” 即此。

  • 豆山关

    明置,属新宁县。在今四川开江县东六十里豆山上。清同治《新宁县志》卷2:豆山关“山绵亘若长蛇,顶上分界,下即开县地”。

  • 永嘉堡

    在今山西天镇县东北三十八里永嘉堡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:“嘉靖三十七年设,万历二年增修,周二里有奇。堡设在边内,与宣镇李信屯相犄角,地广人稀。嘉靖二十八年, 寇由此犯。”明嘉靖中筑,即今山西省天镇县东

  • 江南西道

    唐开元二十一年(733)分江南道为东、西二道。江南西道辖原江南道中部之地,治所在洪州(今江西南昌市)。管辖宣、饶、抚、虔、洪、吉、袁、郴、鄂、岳、潭、衡、永、道、邵、澧、朗、连等州。辖境约当今江西、湖

  • 安庆军

    南宋绍兴十七年(1147)改舒州置,治所在怀宁县(今安徽省潜山县)。庆元元年(1195)升为安庆府。南宋绍兴十七年(1147年)改舒州置,治怀宁县(今安徽潜山县)。庆元元年(1195年)升为府。

  • 习安州

    元置,属普定路。治所即今贵州安顺市东旧州镇。明洪武十六年(1383)改为安顺州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普定县西。属普定路。明洪武十六年(1383年)改安顺州。

  • 逍遥津

    在今安徽省合肥市东北隅。古为淝水上的渡口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甘宁传》: 东汉建安二十年(215),“从攻合肥,会疫疾,军旅皆已引出,唯车下虎士千余人,并吕蒙、蒋钦、凌统及宁,从权逍遥津北。张辽觇望知之,

  • 中左前旗

    又称东路中左前旗。清康熙三十六年(1697)设,属蒙古车臣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东方省乔巴山西,克鲁伦河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