崖门关
在今贵州遵义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0遵义府遵义县: 崖门关在 “府西北五十里。(明) 万历中,川帅讨杨应龙,别将吴广自合江进兵入崖门关”。
在今贵州省遵义市西北。明万历中讨杨应龙,川帅别将吴广自合江进兵入崖门关,即此。
在今贵州遵义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0遵义府遵义县: 崖门关在 “府西北五十里。(明) 万历中,川帅讨杨应龙,别将吴广自合江进兵入崖门关”。
在今贵州省遵义市西北。明万历中讨杨应龙,川帅别将吴广自合江进兵入崖门关,即此。
又名普济寺、焦山寺。在今江苏镇江市东焦山上。始建于东汉兴平年间,名普济寺。南宋景定中重建,改名焦山寺。清康熙二十三年 (1684) 赐名定慧寺。建筑宏伟,殿阁与金山寺迥异,故有 “金山寺里山,焦山山里
又名搴旗山。在今湖南长沙市南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63长沙府: 青旗山 “山形高耸如旗”。
西汉置,属辽东郡。治所在今辽宁海城市西北高坨子附近。东汉初废,建安中公孙度复置,三国魏作辽隧县。西晋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辽宁省辽阳市西南太子河西岸。属辽东郡。三国魏作辽隧县。三国后废。
①在今广东阳山县东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阳山县: 宝源山 “山产黑铅,居民尝采取之。宏治九年,奸徒相结为盗,始禁不复采”。②亦名宝山、宝泉山。在今四川巫溪县北双溪乡(谭家墩) 西。《舆地纪胜》
元建,在今四川白玉县东南沙马乡。
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南武夷山仙掌峰之南。高齐仙掌,而险怪特甚。明 《八闽通志》 卷6《地理志·山川》 崇安县: 接笋峰“一名仙接石,状如笋立,其半有痕,如断面复续”。
亦作枚回洲。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西长江中。《水经· 江水注》:江陵 “县江有洲,号曰枚回洲,江水自此两分而为南、北江也”。《晋书· 桓玄传》: 东晋元兴三年(404) 桓玄兵败,自江陵乘舟,
即今四川綦江县南东溪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綦江县:东溪马驿“在县南六十里。有东溪巡司。嘉靖中移赶水镇”。
在今四川丹巴县东北中路乡中路村。清康熙四十年 (1701) 置鲁密卓笼土百户。
①简称丰。亦作酆。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北沣河西岸。周文王灭崇国置丰邑, 自岐迁都于此。《诗经·大雅·文王有声》:“既伐于崇,作邑于丰。”《史记·周本纪》:西伯“伐崇侯虎。而作丰邑,自岐下而徙都丰”。后武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