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峨眉山

峨眉山

①在今山西新绛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1绛州: 峨眉山 “在州南十里。《志》 云,山迤逦连闻喜、夏、猗氏、临晋、荣河诸县界,西抵黄河,东抵曲沃西境,亦曰峨眉坡,亦曰峨眉原,即中条之坡阜也”。

②即峨岭。在今山东淄博市博山城南二里。

③又名牙门山、峨嵋大山、大峨山。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十三里。《太平御览》 卷166引 《益州记》 云: “峨眉山,两山相对,望之如峨眉。” 左思《蜀都赋》: “抗峨眉之重阻。” 东晋常璩 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 南安县 “南有峨眉山,山去县八十里,《孔子地图》 言有仙药,汉武帝遣使者祭之,欲致其药,不能得”。唐、宋以来成为佛教胜地。著名寺院有报国寺、万年寺、洪椿坪寺、洗象池等。山势南北绵延曲绕,巍峨秀丽,主峰万佛顶海拔3098米。群峰叠嶂簇翠,悬崖深壑险峻,飞瀑溪流环旋,素有 “峨眉天下秀” 之美誉。与浙江普陀山、安徽九华山、山西五台山并称为佛教四大名山。


(1)古称蒙山,又称门牙山、胜峰山。《太平御览》:峨眉山“两山相对,望之如峨眉”。故名。在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。系大峨、二峨、三峨、四峨四山总称。通常专指大峨山。为断块山,南北走向,东陡西缓。主峰万佛顶(3098米),其余高峰有金顶(3060米)、千佛顶(3045米)等。地层较完整,自然垂直分带明显。动植物资源丰富。景色雄秀,有“峨眉天下秀”之誉。在金顶可观云海、日出、佛光、神灯四大自然景观。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,传为普贤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。寺庙众多,创建于东汉,唐、宋以后日趋兴盛,至明、清极盛。主要有报国寺、伏虎寺、清音阁、洗象池、万年寺、金顶等。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、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,已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(2)见“天门山(2)(1)”。

峨眉山景区示意图


猜你喜欢

  • 黄公望墓

    在今江苏常熟市虞山西麓。黄公望(1269—1354),本姓陆,名坚。平江常熟 (今属江苏) 人; 出继永嘉 (今属浙江) 黄氏为义子,因改姓名,字子久,号一峰、大痴道人等。善画山水,师董源、巨然。晚年

  • 渠阳军

    北宋元祐二年 (1087) 改渠阳县为军,治所在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渠水东岸。次年废为砦。

  • 都匀卫

    明洪武二十三年 (1390) 改都匀安抚司置,属贵州都司。治所即今贵州都匀市。清康熙十一年 (1672) 废。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年)改都云县置,治今贵州省都匀市。属贵州都司。弘治七年(1494年

  • 大围关

    即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大为镇。明置大围山巡司于此。《清一统志·嘉定府二》:大围关“在峨眉县西南八十里”。

  • 无畏山寺

    巴利文作阿跋耶祗厘毘诃罗。为斯里兰卡最古寺院之一。公元前1世纪中,斯里兰卡瓦塔加摩尼王即无畏王所建,东晋法显《佛国记》:“(大)塔边复起一僧伽蓝,名无畏山,有五千僧……忽于此玉像边见商人以晋地一白绢扇

  • 桂林王城

    一名靖江。在今广西桂林市中心,为明太祖朱元璋侄孙朱守谦靖王府城。明洪武五年(1372) 始建。有东、南、西、北四城门。城中有独秀峰。清顺治七年 (1650) 为定南王孔有德王府,九年 (1652) 焚

  • 弓卢水

    亦作弓闾水。即今蒙古国东部之克鲁伦河。《史记·匈奴列传》:西汉元狩四年(前119),骠骑将军霍去病征匈奴,出代、右北平千余里,“历涉离侯、济弓闾,获屯头王、韩王等三人”。《汉书·霍去病传》:“上曰:票

  • 味江镇

    北宋置,属青城县。在今四川都江堰市南。宋沈括 《梦溪笔谈》 卷25: “李顺本味江王小博之妻弟。” 青城山、味江河盛产茶叶,王小波、李顺以贩茶为业。

  • 朐县

    ①秦置,属东海郡。治所在今江苏连云港市海州镇西南锦屏山侧。南朝宋废。梁改置招远县,东魏武定七年 (549) 复名朐县,属琅邪郡。治所即今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。北齐为海州治。北周建德六年(577) 改名朐

  • 河顺村

    即今河南林州市东北河顺镇。民国 《林县志》 卷1 《乡镇》: “河顺村,距城三十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