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峄山

峄山

又名邹山、邹峄山或绎山。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二十里。《尚书·禹贡》: “峄阳孤桐。” 《诗经·鲁颂·閟宫》: “保有凫、峄” 的峄,皆指此。《左传》: 哀公七年 (前488),鲁师入邾,“邾众保绎”。杜注: “绎,邾山也。在邹县 (按指今市东南邹县旧治) 北。” 又 《晋书·郗鉴传》: 郗鉴 “避难于鲁之峄山”。据 《史记·夏本纪》 正义引 《括地志》: “峄山在兖州邹县南二十二里。《邹山记》 云,‘邹山,古之峄山,言络绎相连属也。”


古称邹山、邹峄山、邾峄山。在山东省邹城市城区东南。主峰五华峰,海拔555米,方圆10余千米。由古老花岗岩、片麻岩构成。怪石嶙峋,洞穴深邃,相互通达,且多松柏清泉。《禹贡》有“峄阳孤桐”,《诗·鲁颂·閟宫》有“保有凫峄”,皆即此。春秋时邾国国君文公曾迁都于峄山之阳,遗迹犹存。秦始皇二十八年(前219年),始皇东巡时曾登此山,命丞相李斯刻石颂秦德(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)。原碑已佚,元代仿刻碑存市文物管理所。五华峰和妖精洞有北齐摩崖刻经《文殊般若经》。后人建寺观,筑亭台,刻石纪胜,素有“邹鲁秀灵”之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后赵

    十六国之一。公元319年,羯族石勒称赵王。公元329年灭前赵,第二年称帝,国号赵,史称后赵。都襄国(今河北邢台市)。公元335年,石季龙(石虎)迁都邺(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)。兴盛时有今河北、山西、河

  • 吕布城

    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徐州:吕布城“在州东南八十五里。相传布与曹操相拒时筑,城上有战台”。

  • 晋绥边区政府旧址

    在今山西兴县西十五里蔡家崖镇。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是晋绥边区政治、军事、经济、文化中心。1940年1 月晋绥边区行政公署在此成立。1948年3月,毛泽东、周恩来、任弼时等率中央机关赴西柏坡途中曾在

  • 大丙山

    亦作大景山。在今陕西略阳县东南,与小丙山相连。《寰宇记》卷135兴州顺政县:“大景山、小景山,景字本为丙,国讳改之,并在县东南七十里。其山峻崖南北相对,阔七步。其崖峻削,高百余丈。山衣石发,被于崖际。

  • 白土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上郡。治所在今陕西神木县西北秃尾河上游。东汉建安末年废。②东汉置,属金城郡。治所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东南黄河北岸。后废。西晋复置,仍属金城郡。十六国后凉为三河郡治。北魏废为白土城。③北魏

  • 平政浮桥

    在今福建永泰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永福县:平政浮桥“在县南。跨双溪上。宋绍圣四年建,用舟三十有六”。

  • 中末右旗

    又称东路中末右旗。清乾隆十四年(1749)设,属蒙古车臣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东戈壁省萨尔呼都格一带。

  • 黄牛庙站

    元置,在今湖北宜昌县西北黄陵庙。明初废。元置,在今湖北省宜昌市西北黄陵庙。明废。

  • 新安卫

    明洪武初置,后属直隶南京。在今安徽歙县。清废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置,治今安徽省歙县。属中军都督府。清光绪二十八年(1902年)废。

  • 乌镇

    即乌墩镇。今浙江桐乡市西北二十六里乌镇。《清一统志·湖州府一》:乌墩镇,“南宋时避光宗讳,止曰乌镇”。(1)在浙江省桐乡市北部,北邻江苏省。面积32.8平方千米。人口3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乌镇,人口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