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屯氏河

屯氏河

黄河下游故道之一。西汉元封后,黄河北决于馆陶(今河北馆陶县),分为屯氏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馆陶县:“河水别出为屯氏河,东北至章武(今河北沧县东北)入海。”《汉书·沟洫志》:“元帝永光五年,河决清河灵鸣犊口(今山东高唐县南),而屯氏河绝。”又《水经·河水注》 中仍有屯氏河故渎,下游又支分为屯氏别河故渎,别河又支分为南北二故渎,其经行路线与元封、永光间的故道不尽相同,当系永光后决徙所形成,其遗迹至今犹散见于山东、河北两省接壤处各县境内。后隋炀帝开永济渠,其在今山东境内一段(即今卫河),一部分即利用屯氏河故道修浚而成。


古水名。黄河下游故道之一。西汉元封二年(前109年)堵河水决口瓠子以后不久,又于今河北省馆陶县北决,分为屯氏河,流经魏、清河、信都、勃海四郡,约在今东光县境归入正流,全长 1500 里。屯氏河与黄河正流分水达七十年之久(《汉书·沟洫志》)。永光五年(前39年)河水又在灵县鸣犊口(今山东高唐县南)决口,屯氏河遂淤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邦水长官司

    明洪武十六年(1383)改中都云板水等处长官司置,属都匀安抚司(后改都匀府)。治所在今贵州都匀市西北二十里邦水。清以后废。“邦水”系布依语音译,意为水塘。明洪武十六年(1383年)改中都云板水等处长官

  • 留光镇

    即今河南封丘县东留光乡。民国 《封丘县续志》 卷2 《乡镇》: “留光镇,在县东北三十五里。”

  • 循化城

    北宋崇宁二年 (1103) 改一公城置,属河州。在今甘肃夏河县北。宣和元年 (1119) 改属乐州。金属积石州。后废。北宋崇宁二年(1103年)改一公城为循化城,在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。清乾隆二十

  • 万家山

    在今安徽巢湖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巢县:万家山在“县西北二十里,当四会之冲,一名回车弄”。

  • 石所山

    在今福建仙游县东北六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仙游县:石所山“高数千仞,盘踞百余里。何岩居群峰之上,而此山又居其上。巅有乌头岩,石黟黑,浮海者望以为的”。

  • 虎山

    ①在今内蒙古固阳县西北。《魏书·太祖纪》: 皇始元年 (396),“春正月,大蒐于定襄之虎山,因东幸善无北陂”。②在今广东番禺市东南狮子洋水道中。有二山相对,西曰小虎山,东曰大虎山。虎门因虎山为名。③

  • 塔子桥

    即今河北曲周县西南十六里塔寺桥乡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51曲周县图: 西南有塔子桥。

  • 杜平

    战国秦邑。在今陕西澄城县境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孝公七年(前355),“与魏惠王会杜平”,即此。古邑名。战国秦邑。在今陕西省澄城县境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秦孝公七年(前355年),“与魏惠王会杜平”,即此

  • 定兴县

    金大定六年 (1166) 置,属涿州。治所即今河北定兴县。元属易州。明属保定府。民国初属直隶保定道。1928年直属河北省。在河北省中部。属保定市。面积714平方千米。人口56万。辖4镇、12乡。县人民

  • 苦池

    一名苦池滩。即今山西运城市东北二十五里苦池水库。《寰宇记》 卷46安邑县: “苦池在县东北一十八里,其水咸苦,牛羊不食,因以名之。亦名红花池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41安邑县: 苦池 “姚暹渠自夏县合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