屏风寨
在今安徽宿松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宿松县: 屏风寨 “在县西三十里西源山中,有山自麓至顶,有九井相贯,层岩峭壁,险固可恃”。
在今安徽宿松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宿松县: 屏风寨 “在县西三十里西源山中,有山自麓至顶,有九井相贯,层岩峭壁,险固可恃”。
一名沤洟泽。在今山西平遥县西南与介休县交界处。《水经·汾水注》:“汾水于(大陵)县左迤为邬泽,《广雅》曰,水自汾出为汾陂。其陂东西四里,南北十余里,陂南接邬。……《吕氏春秋》谓之大陆。又名之曰沤洟之泽
亦名婆娑山。在今四川乐至县南。 《元和志》卷33普慈县:“婆娑山,在县西北三十里。其山绵亘数百里。”有大、小婆娑山之分。《寰宇记》卷87乐至县:“大婆娑山在县西北四十里。小婆娑山在县北三十里。”《方舆
①即今江西德兴市东北海口镇。隔安乐水与婺源县接界。明正德 《饶州府志》 卷1德兴县:“海口市,北路通达。” 清同治 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12: 德兴县东北有海口。②1926年由琼山县析置海口市政厅,治
即今青海平安县西峡口乡峡口山。 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 神爵年间, 充国奏 “治湟以西道桥七十所”。即此。
在今湖北郧县城东北四十八里梅铺。1975年在石灰岩溶洞 (又称龙骨洞) 中发掘出三颗猿人牙齿化石,齿冠完好。时代早于北京猿人,为我国第五个猿人化石发现地点。
①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三十六里陈家村南(唐称洪渎原)。是武则天母杨氏之墓。武则天改国号为周后,将其母之墓改称顺陵。陵园占地面积110万平方米,略呈长方形,四周有围墙,四面各有一门。陵墓位于内城北半部,现
即今江苏句容县南四十里天王镇。明弘治《句容县志》卷1:“天王寺,县南五十里。”清光绪《江宁府志》卷1《句容县图说》:“天王寺镇距城南二十里,为总控南、东、西三面来路之险要。绿营汛守。”
即今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东南高滩营,西南近寨岗镇。《清一统志 · 连州》: 高滩营 “在阳山县西北六十里,接连山厅界。系八排三坑瑶出入之路。明成化中置,后废。本朝顺治十五年复置”。
元置,属天全招讨司。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东北麦崩乡。《元史·世祖纪》: 至元十七年(1280),“敕东西川发蒙古、汉军戍鱼通、黎、雅”。即此。后废。
一名具区风月桥。即今江苏吴县西南洞庭东山与莫厘、武山间的渡水桥。东西相接中贯太湖。旧横木以济,元至正间始易以石。明弘治九年(1496)重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