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山东莱州市南一里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东莱郡掖县有掖水。《元和志》 卷11掖县: “掖水出县南三十五里寒同山,故县取为名。”
即今山西汾阳县北之禹门河。源出县西北张家堡西,东南流入文峪河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2汾阳县: 禹门河在 “城西十里。西山诸溪之水会流于此,谓之河口,伏流潜注,东入于文湖。相传禹导洪水至此,因名”。
①春秋时莱国筑,在今山东荣成市北埠柳镇西北不夜村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东海郡不夜县,颜师古注引《齐地记》曰:“古有日夜出,见于东莱,故莱子立此城,以不夜为名。”西汉置不夜县。②即悉补野的异译。西藏吐蕃王
1914年改孝义县置,属陕西关中道。治所即今陕西柞水县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在陕西省南部。面积 2322 平方千米。人口15.5万。辖10镇、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乾佑镇。武周万岁通天元年(696年)析
即阳乐水。在今河北卢龙县北。源出县东北山谷中,西流入青龙河。《水经·濡水注》: 阳乐水 “出东北阳乐县溪。其水又西南,入于沮水,谓之阳口”。《清一统志·永平府一》: 黑崖子河 “疑即古阳乐水”。
西魏恭帝二年(555)改小溪县置,为东遂宁郡治。治所即今四川遂宁市。北周为石山郡及遂州治。隋大业初为遂宁郡治。唐武德初为遂州治。天宝初为遂宁郡治。乾元初为遂州治。北宋太平兴国元年(976)复改为小溪县
在今云南剑川县南十五里下登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7剑川州: 罗鲁城 “唐所筑,今为瓦窑村址。罗鲁,西南夷云海也”。
即今浙江庆元县西部之松源溪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庆元县: 松源水 “在县西南。南流入闽,为松溪之上源”。
在今广东东源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惠州路河源县:东桃嶂“在县北百里。孤峰高耸”。
在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古邳镇东南隅。即沂水桥。张良遇黄石公于圮上, 授以太公兵法, 即此。《水经·泗水注》:沂水分流径邳县城东,“屈从县南亦注泗,谓之小沂水。水上有桥,徐泗间以为圮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