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锡马
在今缅甸北部南太白江南侧的昔马拱。清代属腾越州,为万仞关控制地带。见《神护关图》。
在今缅甸北部南太白江南侧的昔马拱。清代属腾越州,为万仞关控制地带。见《神护关图》。
南齐置,为齐熙郡治。治所即今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为义熙县。古县名。南朝齐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。为齐熙郡治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为义熙县。
亦作解支涧、西支涧。在今甘肃高台县西南。《晋书· 沮渠蒙逊载记》: 东晋义熙十三年 (417),北凉 “ (沮渠) 蒙逊为李士业败于鲜支涧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 “ (李) 歆与战于解支涧,大破之。”
①五代周显德五年 (958) 置,属通州。治所在今江苏启东市东北南阳村附近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2扬州府海门县: “以僻在海隅,因名。” 元末以水患徙治礼安乡 (今通州市东)。明正德七年 (1512)徙治
在今云南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 116镇沅府: 者章硬寨“在府西南。正统五年,麓川败酋思任发屯孟罗大掠,据者章硬寨,木昂督兵进克之,贼宵遁威远州”。
在今湖南张家界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永定卫 “那平关” 条下: “ 《志》 云,(大庸)所有那平、边岩下、青鱼滩三关,旧皆为戍守处。”清光绪 《湖南通志》 卷31永定县: “青鱼潭关在县西北,通永
①在今浙江桐庐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0分水县: 崤山 “在县 (今分水镇) 东四十里。其最高处曰赤岩尖,登之可见数百里”。②即殽山。在今河南洛宁县北六十里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 建武三年 (27)
在今湖南黔阳县东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1沅州:赤竹山“在江安寨东六十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黔阳县“金龙山”条下:“赤竹山在县(治今黔城镇)东百四十里。冈陇盘纡,多赤竹。”
又名万人鼻。在今台湾省基隆港入口西岸北侧海滨。以岸边多海蚀而成状如人体的奇石,故名。基隆港口西防波堤自岬角向北延伸,东与桶盘屿对峙。堤端建有灯塔。又称罗汉石。在台湾省基隆港口西侧万人堆鼻一带,及港口以
即今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西北五台子街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5《舆地志·疆域上》:伊通州西北有五台子。集镇名。在吉林省德惠市东部。五台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900。处清筑柳条边第五边台处,故名。主产玉米。
在今台湾省台南市南。清黄叔璥《台湾使槎录》: “其小港可通小舟者,南路有蛲港”。乾隆间范咸 《重修台湾府志》 卷1: 蛲港 “在 (凤山) 县治北十五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