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寿州

寿州

①隋开皇初置,治所在辰溪县(今湖南辰溪县)。开皇十八年(598)改为充州。

②隋开皇九年(589)置,治所在寿春县(今安徽寿县)。大业三年(607)改为淮南郡。唐武德三年(620)复为寿州。天宝元年(742)改为寿春郡,乾元元年(758)复为寿州。辖境相当今安徽寿县、六安、霍山、霍丘等市县地。五代周显德三年(956)移州治下蔡县(今安徽凤台县)。北宋政和六年(1116)升为寿春府。金改为寿州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)废寿州,改为安丰路。至正二十六年(1366)朱元璋改为寿春府,寻复为寿州,后直隶中书省。1912年改为寿县。

③唐武德四年(621)置,治所在寿张县(今山东梁山县西北寿张集)。领寿张、寿良二县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梁山县及东平县西部地。五年(622)废。

④金天会七年(1129)升乐寿县置,治所在乐寿县(今河北献县)。天德三年(1151)改名献州。


(1)隋开皇九年(589年)改扬州置,治寿春县(今安徽寿县)。大业三年(607年)改为淮南郡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复为寿州。天宝元年(742年)又改寿春郡,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寿州。唐辖境相当今安徽省淮南、寿县、六安、霍山、霍邱等市县地。五代周显德三年(956年)移治下蔡(今安徽凤台县),北宋政和六年(1116年)升为寿春府,金仍名寿州。元至元中废寿州,改安丰军为路。至正二十六年(1366年)朱元璋改为寿春府,次年复名寿州。清不辖县。1912年改为县。(2)金天会七年(1129年)升乐寿县置,治今河北省献县。天德三年(1151年)改献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乐安城

    ①在今河北乐亭县东北二十里。《十六春秋·后赵录·石虎传》:建武六年(340),石虎将讨慕容皝“具船万艘, 自河通海,运谷豆千一百万斛于安乐城, 以备征军之调”。②在今河北昌黎县西南。石赵筑城置镇于此。

  • 苍屹山

    在今海南省琼山市南二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5琼山县:苍屹山“石峰屹立,水流其下。山后有仙人洞。又有雁塔峰,平冈特立,如卓笔然”。

  • ①西周国名。曼姓。在今湖北襄阳县西北邓城。《左传·昭公九年》:“及武王克商, ……巴、濮、楚、邓,吾南土也。”公元前678年为楚所灭。②春秋蔡邑。即今河南漯河市东南邓店。《春秋》:桓公二年(前710)

  • 昭潭驿

    明置,在今广西平乐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平乐县: 昭潭驿 “在府城西。驿之东为递运所”。

  • 冶甫山

    即冶父山。在今安徽庐江县东北二十里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庐江郡庐江县“有冶甫山”。即“冶父山”。

  • 大来谷

    在今甘肃渭源县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开元二年(714),吐蕃将岔达延等寇渭源,“将吐蕃兵十万屯大来谷。……“(薛)讷时在武街,去大来谷二十里,虏军塞其中间,(王)晙复夜出袭之,虏大溃,始得与讷军合,追

  • 玉虚洞

    在今湖北秭归县西北香溪镇东四里谭家山麓。《寰宇记》卷148归州兴山县:“玉虚洞在县南五十里。唐天宝五载,其洞忽开,可容千人。”南宋陆游《入蜀记》:“过白狗峡,泊舟兴山口。肩舆游玉虚洞。去江岸五里许,隔

  • 金紫山

    ①在今广东英德市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2英德县: 金紫山 “在县北十里。石山耸拔。冈脉南出,为县北一里之大庆山,俗名龙山”。②在今四川盐亭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1盐亭县: 金紫山在 “县北 (

  • 那州

    ①唐武德七年(624)置,治所在军安县(今越南清化省安定东马江南岸)。贞观元年(627)废。②唐永徽二年(651)置羁縻州,属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邛崃山附近地区。后废。③唐置,治所即今广

  • 禹期山

    一名禹祈山。又名禹迹山。在今江苏吴县西南。洞庭山支脉。南宋范成大 《吴郡志》 卷15:“禹期山在太湖中。旧说禹导吴江,以泄具区,会诸侯于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