宣歙
唐方镇名。乾元元年 (758) 置观察使。治宣州 (今安徽宣州市),领宣、歙、饶三州。次年废。大历元年 (766) 复置,改领宣、歙、池三州及采石军使。元和六年 (811) 罢领采石军使。景福元年(892) 升为宁国军节度使。北宋初废。
唐方镇名。唐乾元元年(758年)置观察使,治宣州(治今安徽宣州市),领宣、歙、饶3州。次年废。大历元年(766年)复置,改领宣、歙、池3州及采石军使。元和六年(811年)罢领采石军使。景福元年(892年)升为宁国军节度使。北宋初废。
唐方镇名。乾元元年 (758) 置观察使。治宣州 (今安徽宣州市),领宣、歙、饶三州。次年废。大历元年 (766) 复置,改领宣、歙、池三州及采石军使。元和六年 (811) 罢领采石军使。景福元年(892) 升为宁国军节度使。北宋初废。
唐方镇名。唐乾元元年(758年)置观察使,治宣州(治今安徽宣州市),领宣、歙、饶3州。次年废。大历元年(766年)复置,改领宣、歙、池3州及采石军使。元和六年(811年)罢领采石军使。景福元年(892年)升为宁国军节度使。北宋初废。
即今陕西凤县(双石铺)东小峪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6凤县:红崖河在“县(今凤州镇)西四十五里。出县西北山谷中,历两当县界流入嘉陵江”。
即今浙江余姚市西北三十四里泗门镇。清光绪 《余姚县志》 卷1 《市肆》有第四门市。
北宋置,属延安府。在今陕西安塞县北坪桥乡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延安府:平羌砦“地本克胡山砦,绍圣四年赐名”。
北宋置,属介休县。在今山西灵石县北二十八里冷泉村附近。即今山西省灵石县东北冷泉。北宋属灵石县。
在今缅甸萨尔温江口毛淡棉对岸的比鲁君岛。一说应为墨吉即今缅甸丹老之对音。见清谢清高《海录》 “乌土” 条。
故址在今江苏太仓市东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太仓州:半泾在“旧横带城东南,入娄江,北通七鸦浦。元至正十四年,方国珍自刘河突犯,至半泾,董博霄与战,败却之。十七年国珍复来侵,士诚将吕珍大破之于半泾。湖水
又名盐沟河。即今北京市房山区东北哑叭河。《水经·圣水注》: 福禄水 “出西山东,南径广阳故城南,东入广阳水”。即此。
又作石径山。在今北京市石景山区西部。海拔184米。为永定河河防要地。《明史·河渠志》:万历十五年(1587)九月,“神宗幸石景山临观浑河”。即此。
清康熙四十三年(1704)置,属雷波卫。在今四川雷波县西南千万贯乡。雍正六年(1728)改为土千总。
①西汉置,属汉中郡。治所在今陕西勉县东旧州铺。北魏属华阳郡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②南朝梁天监二年(503)置,属竟陵郡。治所在今湖北仙桃市南。《元和志》卷21复州沔阳县:“本汉云杜县地,梁天监二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