宣歙
唐方镇名。乾元元年 (758) 置观察使。治宣州 (今安徽宣州市),领宣、歙、饶三州。次年废。大历元年 (766) 复置,改领宣、歙、池三州及采石军使。元和六年 (811) 罢领采石军使。景福元年(892) 升为宁国军节度使。北宋初废。
唐方镇名。唐乾元元年(758年)置观察使,治宣州(治今安徽宣州市),领宣、歙、饶3州。次年废。大历元年(766年)复置,改领宣、歙、池3州及采石军使。元和六年(811年)罢领采石军使。景福元年(892年)升为宁国军节度使。北宋初废。
唐方镇名。乾元元年 (758) 置观察使。治宣州 (今安徽宣州市),领宣、歙、饶三州。次年废。大历元年 (766) 复置,改领宣、歙、池三州及采石军使。元和六年 (811) 罢领采石军使。景福元年(892) 升为宁国军节度使。北宋初废。
唐方镇名。唐乾元元年(758年)置观察使,治宣州(治今安徽宣州市),领宣、歙、饶3州。次年废。大历元年(766年)复置,改领宣、歙、池3州及采石军使。元和六年(811年)罢领采石军使。景福元年(892年)升为宁国军节度使。北宋初废。
又作可木河卫。明永乐十年(1412)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治所在今黑龙江省同江市东北科木地方。后废。明永乐十年(1412年)置,治今黑龙江省同江市东北科木附近。属奴儿干都司。后废。
即今印度尼西亚马鲁古群岛。明张燮 《东西洋考》 卷5: “美洛居,俗讹为米六合,东海中稍蕃富之国也。”
春秋周邑。在今河南登封市东南。《左传》: 昭公元年 (前541),“天王使刘定公劳赵孟于颍”。古邑名。春秋属周。在今河南省登封市南。《左传》昭公元年(前541年):“天王使刘定公劳赵孟于颍。”即此。
五代晋天福初改竟陵县置,为复州治。治所即今湖北天门市。北宋熙宁六年 (1073) 改属安州。元祐初复为复州治。南宋绍兴三年 (1133) 为荆湖北路安抚使驻地。元属沔阳府。明属沔阳州。清属安陆府。雍正
明置,即今辽宁辽阳县西高丽城子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7辽东都司“长营堡”条下:“长安堡在司西北五十余里,其西为长定堡。”民国《奉天通志》卷75辽阳县:“高丽营子村为明边堡长定堡故址。”
①西晋太康元年(280)改白马县置,属汶山郡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。南朝宋废。②南朝宋武帝置,为宋熙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旺苍县西南嘉川镇。西魏恭帝元年(554)改为嘉川县。③南朝宋元嘉十二年(435)
即宁夏西吉县南之葫芦河。《宋史·曹玮传》: 真宗时,“与秦翰破章埋族于武延川,分兵灭拨臧于平凉,于是陇山诸族皆来献地”。即此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35平凉府: 武延川 “昔有武延者居此川之旁,因名”。
明置,属广西府维摩州。在今云南砚山县东北阿猛镇。
五代南汉置,为常乐州治。治所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三十里石康镇。北宋属廉州。元属廉州路。明属廉州府,成化八年(1472)废入合浦县。古县名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石康。属廉州
明洪武中置,属陕西行都司。治所在今甘肃金塔县北六十里古城乡 (威虏大庙)。永乐三年(1405) 废。明初置,治今甘肃省金塔县北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