宣威州
清雍正五年 (1727) 析沾益州北部新化里至高坡顶置,属曲靖府。治所即今云南宣威市。民国 《宣威县志稿》: 宣威关 “即今西关,明洪武十三年征南大将军傅友德自永宁来,城乌撒,设关于此,以资镇摄,后人因取为州、县之号”。1913年废为县。
清雍正五年(1727年)置,治今云南省宣威县。辖境相当今云南省宣威县。属曲靖府。1913年降为宣威县。
清雍正五年 (1727) 析沾益州北部新化里至高坡顶置,属曲靖府。治所即今云南宣威市。民国 《宣威县志稿》: 宣威关 “即今西关,明洪武十三年征南大将军傅友德自永宁来,城乌撒,设关于此,以资镇摄,后人因取为州、县之号”。1913年废为县。
清雍正五年(1727年)置,治今云南省宣威县。辖境相当今云南省宣威县。属曲靖府。1913年降为宣威县。
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水自彭城矶东径如山北。”
即司竹园。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。《汉书·翟方进传》:“霍鸿负倚盩厔芒竹”,即此。又作司竹园。在今陕西省周至县东南,周围百里。《水经注·渭水》引汉冲帝诏曰:“翟义作乱于东,霍鸿负倚盩厔芒竹。”即此。
明洪武二十五年(1392)置,属建昌卫。二十七年(1394)属盐井卫。治所在今四川盐源县东北二百里鸦砻江西岸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广记》卷34《边防记》盐井卫:“明洪武中立中左一所,今分为五,在卫北百六十里
唐神龙元年 (705) 析鄮县、宁海二县置,属台州。治所在彭姥村(今浙江象山县治)。以山得名。广德二年 (764) 改属明州。南宋属庆元府。元属庆元路。明、清属宁波府。民国初属浙江会稽道。1927年直
在今北京市通县旧城内西北隅。创建于北周。寺内有十三层燃灯佛舍利宝塔系清代重修。塔基座作莲花台仍保留辽代建筑风格。
即今福建同安县东南马巷镇。清时有通判驻此。
即今云南梁河县。本名南甸,清属腾越厅。民国初设八撮县丞,后改县佐。1953年于此置梁河县。
在今湖北罗田县西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罗田县:“西北有平湖水。南有官渡河,亦名县前河,平湖水流入焉,下流合黄冈县之巴河。”
一名瑶冈岭。在今湖南资兴市东南。《寰宇通志》 卷60郴州: 浦溪山 “在兴宁县 (今兴宁镇)东南六十里。顶有天鹅池、龙须带、刘江仙祠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2: 浦溪山“高万丈,周二百里。顶有雁池,俗名
在今福建宁德市北一百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宁德县:外渺溪“源出政和县界, 自渔沧而下,汇诸溪之水,经县西北之青岩及霍童山下之桃花洲,及县东北十五里之合掌滩,又东至铜镜、金垂,入于海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