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兴军
南宋末改宜兴县置,治所在今江苏宜兴市。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升为宜兴府。
南宋末改宜兴县置,即今江苏省宜兴市。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升为府。
南宋末改宜兴县置,治所在今江苏宜兴市。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升为宜兴府。
南宋末改宜兴县置,即今江苏省宜兴市。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升为府。
在今河北抚宁县东北八十里石河之滨。层峦并立,沿河峭壁数仞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7抚宁县“裂头山” 条载: “其西白蕉果山,山前为傍水崖,内平外险。隆庆初,北部黄台吉犯边,自此逸去,帅臣戚继光伏兵邀之,斩
战国时赵元氏邑。在今河北元氏县西北十五里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 孝成王十一年(前255):“城元氏。”《集解》:“《地理志》常山有元氏县。”古邑名。战国赵邑。在今河北省元氏县西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赵孝
在今湖北黄州市内。南宋陆游《入蜀记》:“又有四望亭,正与雪堂相直,在高阜上,览观江上,为一郡之最。”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荣州置,治所在旭川县 (今四川荣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荣县、威远二县及自贡市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荣州。唐天宝初改荣州置,治旭川县(今四川荣县)。辖境约相当今四川省荣县、
即今山东济南市东北二十里洛口。为泺水入古济水 (此段古济水即今黄河) 之口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 泺水 “北流注于济,谓之泺口”。筑堰以分其流,故亦名堰头镇。又曰下泺镇。明置堰头镇巡司。
一名阔精堡。北宋熙宁八年 (1075) 置,属河州。在今甘肃临夏市西南十五里。金废。
即今江苏昆山市西正仪镇。南朝梁置信义县于此。南宋范成大 《吴郡志》 卷48: “今 (昆山)县西二十里有村曰信义,疑此古县地也。土人或讹为镇义。” 元时尝移巴城巡检司于此,名真义。明、清名真义镇。19
明置,在今甘肃永登县东南大同乡。《清一统志·凉州府二》: 南大通堡 “在平番县南三十里”。清置驿于此。
清置,属扶风县。即今陕西扶风县北法门镇。
在今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北上允镇北。原属澜沧县,民国时于此置县佐。1944年底裁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