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人县
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石武县置,属随州。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。大业三年 (607)废。
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石武县置,属随州。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。大业三年 (607)废。
①又名大章山、太傅山。在今江西上犹县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8南安府:书山“在上犹县西八十里。形如书柜。一名太傅山,出巨木美材”。《清一统志·南安府》:书山“一名太傅山。以邑人卢光稠尝居山下,后赠太傅,
1949年改阳泉市置,治所即今山西阳泉市。1951年改设阳泉市。1949年由阳泉市改置(县级)。治今山西省阳泉市。1951年改设阳泉市(地级)。
一名三川店。即今河南栾川县西北三川镇。旧属卢氏县。清尹耕云《豫军纪略》卷3:清咸丰七年(1857)十月,“追贼至三川街”。
亦名濩溪关。明置,属阆中县。在今四川阆中市东南二十里河溪镇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68保宁府: 和溪关 “在府城东南二十里。路通巴地”。
①在今河北怀安县(柴沟堡镇)西南二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8怀安卫:花山,“春秋多花,上有池,岁旱不涸”。②即华山。在今江苏吴县西。《吴地记》:“花山在吴县西三十里,其山蓊郁幽邃。晋太康二年生千叶石莲
在今江西临川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6抚州府临川县:石头渡在“府东南二十里。东岸有虾蟆石。……俱汝水所经”。
亦名杨柳堡。明置,属宁夏后卫。即今宁夏盐池县北三十里柳杨堡乡。明嘉靖 《宁夏新志》 卷3: 柳杨堡 “在旧长城之南,今隔于沟垒之外,遂为废城。北虏潜伏,反滋其患。此亦花马池之一累也”。
又名二层行溪。即今台湾省台南、高雄二县间之二仁溪。清乾隆间范咸《重修台湾府志》卷1:二赞行溪“在(台湾)县治南二十里。合冈山、红毛寮二溪, 由喜树港入海。台、凤分界处”。
即山阳湖。在今山东微山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9徐州沛县: 昭阳湖 “县东北八里。即山阳湖。俗称刁阳湖。邹、滕二县之水俱汇于此,周二十九里有奇,下流与薛水合,自金沟口达泗。明永乐中,于湖口建石闸,东
在今河南信阳县西南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“淮水又东,得浉口。水源南出大溃山,东北流翼带三川,乱流北注浉水。又北径贤首山西,……浉水又东径义阳故城北……又东径七井冈南,又东北注于淮。” 《太平御览》 卷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