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埠桥
①即今安徽枞阳县北二十里官桥乡。旧属桐城县。清道光 《桐城续修县志》 卷1 《集场》 有官埠桥。
②即今湖北咸宁市东北官埠镇。清光绪 《咸宁县志》 卷1 《镇市》: 官埠桥 “东去县十里”。
集镇名。在安徽省枞阳县西部、连城湖北岸。官埠桥镇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1870。古为驿站,有官埠石桥,地以桥名。产稻、油菜籽和杉、松、油桐、竹等。特产麦鱼。有砖瓦、农机修配、粮油加工等厂和水产养殖场、采石场。枞桐公路和铜安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狮子山、神墩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。
①即今安徽枞阳县北二十里官桥乡。旧属桐城县。清道光 《桐城续修县志》 卷1 《集场》 有官埠桥。
②即今湖北咸宁市东北官埠镇。清光绪 《咸宁县志》 卷1 《镇市》: 官埠桥 “东去县十里”。
集镇名。在安徽省枞阳县西部、连城湖北岸。官埠桥镇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1870。古为驿站,有官埠石桥,地以桥名。产稻、油菜籽和杉、松、油桐、竹等。特产麦鱼。有砖瓦、农机修配、粮油加工等厂和水产养殖场、采石场。枞桐公路和铜安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狮子山、神墩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。
在今浙江绍兴市东昌坊周家新台门内 (鲁迅路208号)。鲁迅自 1881年诞生至1898年去南京读书前,一直生活于此。1910年到1912年间,鲁迅回乡,任教绍兴府中学堂和山会师范,经常在此接待革命军人
即今四川理县。《清一统志·杂谷直隶厅》:杂谷脑五寨:“在厅西北。苍旺灭后,既分其地为梭磨、卓克基、松冈三土司。又以其近于杂谷脑者,为杂谷脑、上下孟董、九子、乾堡五寨,各置屯守备千总等官, 皆管理番民,
在今云南禄丰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6广通县:阿纳雄山在“县(治今广通镇)东北十五里。高逾千仞。有泉出山西,为罗申河;出山南,为阿陋河”。
在今山西高平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3高平县:“许河在县南二十五里。《志》云,源洁泉出县西南三十里之原村。其泉周四丈,深丈五尺,东西分引溉田。西南流十余里合山水,经许庄,名许河,东南流数里入丹河。”
又名军帐山。即今江苏无锡市西南四十里太湖滨嶂山。明洪武《无锡县志》卷2:军将山,“南唐时,尝屯军此山,以御吴越之兵,故以军将名其山”。
巴利文Mahavihara (摩诃毘诃罗)之意译。为今斯里兰卡最古老的寺院。相传公元前3世纪顷,印度阿育王派王子摩哂陀等到师子国(今斯里兰卡)传播上座部佛教,天爱帝须王因此在都城阿罗陀
在今浙江乐清市东北南岳镇沙港头村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乐清县: 高嵩砦 “在县东四十里高嵩山上,临大海,亦近蒲岐所,为所境之锁钥”。
在今江西宁冈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吉安府永宁县: 浆山水 “在县 (治今新城镇) 西。来自湖广茶陵州界,东流与拐湖山水、鹅岭水俱汇于双江口,经小江山,萦回百八十里,下接永新江”。
又作英河、英格河。即今内蒙古赤峰市北英金河及其上游阴河。《清一统志 ·翁牛特》: 英金河 “在右翼西北一百五十里。亦曰颍河。源出虾蟆岭,东南流会獐河 (今西路嘎河),又东入老河 (今老哈河)”。
在今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区城内正中。《清一统志·宣化府》 载: 清远楼 “在宣化县治东。明成化中都御史秦纮建。上置钟以司昏晓”。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 (1482)。楼三层,高17米,建于高7.5米的砖砌墩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