宏道镇
即今山西定襄县北宏道镇。民国时有县佐驻此。
在山西省定襄县北部。面积62.6平方千米。人口2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宏道,人口1万。原名横道,后雅化为今名。1949年为定襄县六区,1953年设宏道乡,1958年合并为东风公社,1961年设宏道公社,1984年改镇。产高粱、小麦、玉米、谷子和葵花子、药材、白麻、苹果。有针织、水泥、电杆等厂。为定襄、原平、五台三县市农产品集散地。公路通定襄、五台等地。古迹有北社洪福寺、西社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。西社为续西峰、续范亭的故里。
即今山西定襄县北宏道镇。民国时有县佐驻此。
在山西省定襄县北部。面积62.6平方千米。人口2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宏道,人口1万。原名横道,后雅化为今名。1949年为定襄县六区,1953年设宏道乡,1958年合并为东风公社,1961年设宏道公社,1984年改镇。产高粱、小麦、玉米、谷子和葵花子、药材、白麻、苹果。有针织、水泥、电杆等厂。为定襄、原平、五台三县市农产品集散地。公路通定襄、五台等地。古迹有北社洪福寺、西社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。西社为续西峰、续范亭的故里。
①唐开元十一年(723)改并州置,治所在太原县(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阳曲以南、文水以北的汾水中游和阳泉市、平定、寿阳、昔阳、盂县等地。北宋太平兴国四年(979)复为并州,移治阳曲县
亦作圣姥泉。在今四川奉节县东长江瞿唐峡内。南宋陆游《入蜀记》:“发大溪口入瞿唐峡。……遇圣姥泉,盖石上一罅, 人大呼于旁,则泉出;屡呼则屡出,可怪也。”《清一统志·夔州府一》:圣姆泉“在奉节县东”。
即马圈城。在今河南省镇平县南。《魏书·高祖纪》:太和二十三年(499),南齐将陈显达“攻陷马圈戍”。即此。
即今广东雷州市东北沈塘镇。明万历《雷州府志》卷4海康县:沈塘墟在“县北二十里”。后属遂溪县。1956年划归海康县(今雷州市)。
即今四川安岳县西南驯龙镇。清道光《安岳县志》卷7:驯龙场“即鱼栈滩,在治西七十里。铺户稠密”。
即今山东阳谷县东北境运河东岸七级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3阳谷县“阿泽”条下载:“有七级渡。今运河经县东北六十里,有七级上、下二闸。或以为古阿泽是其处。”镇以七级渡或七级上、下二闸而得名。(1)在河北省威
秦亡后项羽于汉元年 (前206) 封共敖置。都江陵 (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)。辖有南郡、长沙郡及黔中郡,相当今湖北大部、湖南全境及贵州东北部地区。高帝五年 (前202) 传至其子共尉时国除,仍
在今山西陵川县城西三十里礼义镇西隅。创建于唐大历五年(770)。宋、元、明、清历代重修。寺宇规模宏敞,布局严谨,三进院落,皆用卡墙相隔,有山门、钟鼓楼、厢房、前殿、中殿、左右配殿、东西廊庑、后大殿等。
在今四川广安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广安州:子仙山“在州西二十五里。山高秀,即秀屏山来脉也。《志》云:汉车骑将军冯绲之子得仙于此,因名。一名望子山”。
在今云南马龙县南六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7曲靖军民府:伯刻山“在马龙州南六十里。其东北有多罗山,皆峰峦峻峭,怪石巉岩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