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昌郡
①北魏置,属邓州。治所在今甘肃文县西北。后废。
②南朝宋泰始七年(471)置,属越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合浦县北。南齐治所在武桑县(今合浦县北)。梁、陈时废。
③西魏置,治所在春陵县(今湖北枣阳市南三十里)。隋开皇初废。
④南朝陈置,为司州治。治所在黄城(今湖北黄陂县东)。隋开皇初废。
南朝宋泰始七年(471年)置,治武桑县(今广西合浦县北)。辖境约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北部。属越州。南朝梁、陈时废。
①北魏置,属邓州。治所在今甘肃文县西北。后废。
②南朝宋泰始七年(471)置,属越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合浦县北。南齐治所在武桑县(今合浦县北)。梁、陈时废。
③西魏置,治所在春陵县(今湖北枣阳市南三十里)。隋开皇初废。
④南朝陈置,为司州治。治所在黄城(今湖北黄陂县东)。隋开皇初废。
南朝宋泰始七年(471年)置,治武桑县(今广西合浦县北)。辖境约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北部。属越州。南朝梁、陈时废。
即今山西平陆县。1959年平陆县徙治于此。《清一统志·解州》 “沙涧”条:“又有圣人涧,在县东二十五里。源出东北三十里傅说冢下马跑泉,稍下复有二泉,三派合流绕傅岩南入河,即《水经注》所云东北山溪中小水
即今湖北恩施市东沙地镇。清同治《施南府志》卷6《村集》:“沙子地,距(恩施)县九十里。”
西汉置,属苍梧郡。治所即今广东肇庆市。明郭子章 《郡县释名》 广东卷: “有高要山,一名高要峡。” 县以此名。南朝宋改属南海郡。梁为高要郡治。隋平陈废郡,改为端州治。大业初为信安郡治。唐复为端州治。北
又名白石水。在今广西临桂县西,为洛清江上源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义宁县:义江“源出县北之丁岭,流至苏桥分为二,一入永福县永福江,一历铜鼓墟东,东流合相思水,入于漓江”。
又名布拉木达克喇。治所即今西藏普兰县。1960年于此设普兰县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作“补仁”。藏语意为“独毛”,以当地地形得名。
明洪武五年 (1372) 置,治所即今海南省琼山市。明洪武二十五年(1392年)置,治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,属广东都司。后废。
在今广东信宜县西南镇隆镇南一里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窦州: “取州界有罗窦洞为名。” 《资治通鉴》: 唐贞观五年 (631),“罗窦诸洞僚反”,高州总管冯盎帅部落二万讨之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4信宜县
又作恨古河、亨衮必拉、恒滚河。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支流阿姆贡河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:兴衮河“在宁古塔城东北二千七百三十四里。源出卓哩奇山,东南流会诸小水,入混同江。当混同江入海之处
即阳元水。在今四川奉节县西南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阳元水 “出阳口县西南高阳山东。东北流径其县南,东北流,丙水注之。……其水北流入高阳溪,又东北流注于江,谓之阳元水口”。熊会贞按: “因水出高阳山,故
即今山东青岛市东北城阳区流亭镇。清同治 《即墨县志》 卷2 《市廛》 有流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