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平山
在今辽宁辽阳市东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定辽中卫:“又东南有安平山,山有铁场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37辽东都司:安平山在“司东北百里。俗名平矿山,一名天成山。上有铁场,置百户所戍守,属沈阳中卫”。
在今辽宁辽阳市东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定辽中卫:“又东南有安平山,山有铁场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37辽东都司:安平山在“司东北百里。俗名平矿山,一名天成山。上有铁场,置百户所戍守,属沈阳中卫”。
清雍正十一年 (1733) 升徐州置,属江苏省。治所在铜山县 (今江苏徐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新沂、宿迁以西,及安徽砀山、萧县地。1912年废。清雍正十一年(1733年)升徐州置,治铜山县(今江苏徐州
即明月峡。今长江三峡西陵峡东段。在今湖北宜昌县西。南宋陆游 《入蜀记》: “过扇子峡,重山相掩,状如屏风扇,疑以此得名。” 范成大 《吴船录》: “黄牛峡尽,则扇子峡。”
即天津桥。在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皇城正南洛水上。唐孟郊有 《洛桥晚望》 诗: “天津桥下水初结,洛阳陌上行人绝。” 储光羲有 《洛桥送别》诗。即“天津桥”。在今河南省洛阳市旧城西南。唐孟郊《洛桥晚望》
即今陕西吴旗县西铁边城镇。宋郑樵《通志·地理略》: 铁鞭城 “宋时所筑,为榆林之次险”。
明、清蒙古诸部之一。明成化间(1465—1487),一些蒙古部落入居河套,达延汗置为右翼三万户之一的鄂尔多斯万户,称 “鄂尔多斯者,为汗守御八白室之人” (传成吉思汗死后于其地建陵,立白屋八间)。即以
即今云南个旧市南斗姆阁。清代设斗姆阁汛。
即今湖南新宁县南盆溪村。《清一统志·宝庆府二》: 盆溪隘 “在新宁县西南。设千长,统制黄卜峒”。
①三国魏黄初四年 (223) 改淮南国置,治所在寿春县 (今安徽寿县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淮河以南,巢湖、肥西以北,塘河以东,凤阳、滁州市以西地区。太和六年 (232) 为楚国,嘉平元年 (249)复为淮
南北朝时北魏所置襄州(治所在赭阳县,今河南方城县东)和南襄州(治所在湖阳县,今河南唐河县西南湖阳镇)的合称。 《北齐书·王则传》:东魏天平初,“行荆州事,都督三荆、二襄、南雍六州军事,荆州刺史”。西魏
在今青海格尔木市西南唐古拉山乡 (沱沱河) 南,与西藏交界之唐古拉山口。为唐、蕃交通必经之地。《新唐书· 地理志》 鄯城县:“大速水桥,三百二十里至鹘莽驿,唐使入蕃,公主每使人迎劳于此。又经鹘莽峡十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