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南卫
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)置,属贵州都司。治所在江西坡(今贵州普安县东江西坡镇)。二十五年(1392)迁尾堡(今晴隆县)。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)改安南县。
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年)置,治江西坡(今贵州晴隆县西南)。属贵州布政使司。二十五年移治尾(今晴隆县)。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年)改为安南县。
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)置,属贵州都司。治所在江西坡(今贵州普安县东江西坡镇)。二十五年(1392)迁尾堡(今晴隆县)。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)改安南县。
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年)置,治江西坡(今贵州晴隆县西南)。属贵州布政使司。二十五年移治尾(今晴隆县)。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年)改为安南县。
古代郫、捡二江的总称。战国秦李冰任蜀守时,兴修岷江水利工程都江堰,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北分江水为二支:北支为郫江,又名北江;南支为捡江,又名流江、南江。分流经过成都城北面和南面,然后合而南流。今成都市北
别失八里,又作别石巴、鳖思马、别十八里、别石八里、别失拔里、别失八剌哈思。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。突厥语意即“五城”。唐为庭州及北庭都护府治,蒙古宪宗时置别失八里行尚书省、元置别失八里
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北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吕县有茱萸山。《寰宇记》 卷15徐州彭城县: “茱萸山在县东北八十五里,俗谓之采药山……出茱萸、麦门冬。《本草》: 山茱萸出东海承县。此山昔隶承县。”古山名。在今
西汉置,属苍梧郡。治所即今广东肇庆市。明郭子章 《郡县释名》 广东卷: “有高要山,一名高要峡。” 县以此名。南朝宋改属南海郡。梁为高要郡治。隋平陈废郡,改为端州治。大业初为信安郡治。唐复为端州治。北
元置,即今江苏江都市西北邵伯镇。元置,即今江苏省江都市西北邵伯镇。为江、淮间水陆要冲。
即今安徽青阳县北二十里童埠镇。《清一统志·池州府二》 “吴潭镇” 条下: “又铜埠镇在县北二十里。”
即今广东揭阳市南之南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州揭阳县:玉窖溪“在县治南。有南、北二源,南溪出海丰、长乐二县,分水并流,经三山百折而东,过玉窖会北溪。北溪出程乡、长乐二县,分水并流,经贵人、飞泉诸山,又
即今福建闽侯县东南祥谦镇。旧名尚干里,清乾隆十年(1745)置永庆巡司于此。
即今洱海。在云南大理市东。唐至清称西洱河,又作西洱海、洱河。《元混一方舆胜览》:“西洱河即叶榆水,源出邓川赕北山下,至喜洲界与点苍山合,号龙首;至赵州界与点苍山合,号龙尾。蒙氏于南北筑两关。”(1)即
一作掌夫山。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南接南部县界。《元和志》 卷33临津县: “掌夫山在县西南六十里。晋太安元年,遣都护卫博讨李特,特遣将李荡自掌夫山要博,博为伏兵所围,即此山也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86西水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