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安仁县

安仁县

①南朝陈天嘉中置,属鄱阳郡。治所在今江西余江县(邓埠镇)东北锦江镇。隋开皇九年(589)并入余干县。北宋端拱元年(988)又以安仁场升为安仁县,属饶州。治所仍在今余江县东北锦江镇。元属饶州路。明、清属江西饶州府。1914年因与湖南省安仁县重名,改名余江县。

②唐武德三年(620)置,属邛州。治所即今四川大邑县东南三十里安仁镇。《寰宇记》卷75安仁县:“取仁者安仁之意。”贞观十七年(643)废。咸亨元年(670)复置。元初废入大邑县。

③唐武德四年(621)置,属峰州。治所在今越南永富省白鹤县南。贞观年间废。

④唐永淳元年(682)置,属党州。治所在今广西玉林市西北八十里。次年为平琴州治。至德二载(757)改为容山县。

⑤北宋乾德三年(965)升安仁场置,属衡州。治所在今湖南安仁县西南。咸平五年(1002)移治今安仁县。元属衡州路。明属衡州府。民国初属湖南衡阳道。1922年直属湖南省。

⑥北宋乾德三年(965)置,属潍州。治所在今山东昌乐县西北十里。不久改为昌乐县。


(1)古县名。(1)唐武德三年(620年)置,治今四川省大邑县东南安仁镇。属邛州。贞观十七年(643年)废。咸亨元年(670年)复置。元至元二十一年(1284年)又废。(2)唐永淳二年(683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西北。为平琴州治。至德二载(757年)改名容山县。(2)古旧县名。南朝陈天嘉中置,治今江西省余江县锦江镇东南。属鄱阳郡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入余干县。北宋端拱元年(988年)复升安仁场置,治今江西省余江县东北锦江镇。属饶州。因与湖南省安仁县重复,1914年改名余江县。(3)今县名。在湖南省东南部、洣水支流永乐江流域。属郴州市。面积 1461 平方千米。人口39.4万。辖6镇、1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清同治《安仁县志》称得名于《论语》“仁者安仁”之义。五代唐清泰二年(935年)析潭州地置安仁场。北宋乾德三年(965年)升为县,治今城关镇西南,属衡州。咸平五年(1002年)移治今城关镇。元属衡州路。明清属衡州府。1914年属衡阳道,1922年直属省。1949年属衡阳专区,1952年属湘南行政区。1954年属郴县专区,1960年属郴州专区。1968年属郴州地区,1994年属郴州市。地处湘东山地西南部,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,河渠密集,灌溉便利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主要有稻、甘薯、油菜籽、大豆、花生。森林资源丰富,多松、杉,为湖南省用材林生产基地县,兼产油茶、油桐、乌桕、柑橘、茶叶。矿产有煤、金、铁、锰、石墨、石膏等。工业有水泥、造纸、橡胶、氮肥、纺织、塑料、建材、皮鞋、化工、印刷、陶瓷等厂。交通以公路为主,有耒攸、永安等干线,全县乡镇均通公路。古迹有南宋韩京墓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凤泉县

    ①隋义宁二年(618)置,属郿城郡。治所在今陕西眉县东南三十里。唐贞观八年(634)省入郿县。②1913年改龙泉县置,属贵州镇远道。治所即今贵州凤冈县。因县西北有龙泉, 出凤凰山下,故名。1923年直

  • 思平县

    三国吴置,属高凉郡。治所在今广东恩平市北二十里。南朝宋为高凉郡治,南齐改为齐安县。

  • 陇冬水

    即今广西崇左县东南罗白河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5江州:陇冬水“在罗白县前,流入左江”。

  • 宜昌市

    1949年7月当地解放后由宜昌县城区及近郊析置,治所即今湖北宜昌市。简称宜。在湖北省西南部,南邻湖南省。面积 21038 平方千米(市辖区 4248 平方千米)。人口396.8万(市辖区120.9万)

  • 右翼右旗

    ①又称西路右翼右旗。清康熙二十八年(1689)设,属蒙古扎萨克图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欠德曼。②清康熙三十年(1691)设,属蒙古土谢图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前杭爱省巴彦温都尔西南。

  • 安边府

    唐渤海国置,治所在安州(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东北奥莉加)。辖境约当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锡霍特山脉南半部以东至海地区。辽废。渤海国置,治安州(今俄罗斯滨海边区奥耳加)。辖境大致相当今俄罗斯霍特山脉南段以东地

  • 板寨铺

    即今湖南醴陵市西北二十里板杉乡。清《乾隆内府舆图》: 醴陵县西北有板寨铺。

  • 五郎关

    即今陕西宁陕县。明正德十六年(1521)设五郎坝巡司。清顺治年间裁。乾隆四十八年(1783)于此置五郎厅,后废。1936年宁陕县迁治于此。

  • 刘公洲

    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城区南长江中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9汉阳军:刘公洲,“元祐八年有沙洲涌出。知军刘谊种荻其上。因号刘公洲。后因李家请佃,改曰李家洲”。《清一统志·汉阳府》 引《府志》:“洲旧自三里坡直抵南

  • 孙就栅

    在今河南浚县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太元十年(385),“刘牢之攻燕黎阳太守刘抚于孙就栅”。即此。在今河南省浚县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太元十年(385年),“刘牢之攻后燕黎阳太守刘抚于孙就栅”,后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