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云山
又名紫云山。在今四川犍为县东南岷江岸边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46嘉定府:子云山“在犍为县南五里。《旧经》云:子云隐居之地,下有杨雄滩”。南宋末建城山上, 曰云子城。嘉庆《犍为县志》卷2:子云山在“县南二十五里。汉杨雄尝徙居于此。山腹有子云洞。其巅有池。宋宣和间,邵伯温官蜀转运, 自洛阳迁居蜀中,初亦寓此。至淳祐中,余玠筑城其上,并置戍,因改名子云城”。
又名紫云山。在今四川犍为县东南岷江岸边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46嘉定府:子云山“在犍为县南五里。《旧经》云:子云隐居之地,下有杨雄滩”。南宋末建城山上, 曰云子城。嘉庆《犍为县志》卷2:子云山在“县南二十五里。汉杨雄尝徙居于此。山腹有子云洞。其巅有池。宋宣和间,邵伯温官蜀转运, 自洛阳迁居蜀中,初亦寓此。至淳祐中,余玠筑城其上,并置戍,因改名子云城”。
在今山东沂南县西四里。该地发现汉墓,有画像石四十二块,分七十二幅,内容为攻战、祭祀、宫乐、百戏、奇禽异兽等,弥足珍贵。
一名慈湖。即今浙江宁波市西北三十二里慈城镇北之慈湖。宋 《宝庆四明志》 卷16慈溪县:普济湖 “在县东北一里。唐开元令房琯开凿之,以溉民田。以其近普济寺,故名”。
明崇祯中置,即今广西合浦县西南西场镇。《清一统志·廉州府》:白龙寨“又西为西场寨,接钦州境”。明崇祯中置,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西南西场。
在今贵州大方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3附水西宣慰司:角溪洞“在大方东。最深险。中又有洞,为水所限”。
即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镇西三十六里六里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上海县东南有“六里桥”。镇上旧有高昌庙颇著名。
即今黑龙江省五常市北二河乡(二道河子)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6五常厅:东北“五十里二道河子街,有莫勒恩河渡口”。
三国吴宝鼎二年 (267) 析宜春县置,属安成郡。治所在今江西萍乡市东四十里芦溪镇西南古岗。《元和志》 卷28: 萍乡县 “以地多生萍草,因以为名”。隋属宜春郡,徙治今萍乡市。唐属袁州。元元贞元年 (
西魏恭帝二年 (555) 置,属蜀郡。治所即今四川温江县。明嘉靖 《四川总志》 卷3: 温江县 “以江水温润为名”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废入郫县。仁寿三年 (603) 改置万春县,大业初废。唐武德
即今云南镇康县治凤尾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9镇康州: 控尾寨 “在州西南。万历三十三年木邦酋罕思礼诱镇康酋闷枳归缅,枳不从,遂令其党海庆袭控尾据之”。佤语 “控” 为河,“尾”系汉语,意即河尾,因处
唐武德三年(620)改三泉县置,属庆州。治所即今甘肃庆阳县西桐川乡(党崾岘)。《元和志》卷3同川县:“因同川城为名。”北宋乾德二年(964)并入安化县。古县名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改三泉县置,治今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