威武城
五代梁贞明初蜀王建,在今陕西凤县凤州镇东北六十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梁贞明五年(919),蜀北路行营都招讨、武德节度使王宗播等自散关击岐,“会大雨而还,分兵戍兴元、凤州及威武城”。即此。胡三省注: “威武城在凤州北,蜀所筑也。”
五代前蜀筑,在今陕西省凤县东北。五代周显德二年(955年)王景伐后蜀,与后蜀将李廷珪等战于威武城东,即此。
五代梁贞明初蜀王建,在今陕西凤县凤州镇东北六十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梁贞明五年(919),蜀北路行营都招讨、武德节度使王宗播等自散关击岐,“会大雨而还,分兵戍兴元、凤州及威武城”。即此。胡三省注: “威武城在凤州北,蜀所筑也。”
五代前蜀筑,在今陕西省凤县东北。五代周显德二年(955年)王景伐后蜀,与后蜀将李廷珪等战于威武城东,即此。
①即少海。战国魏地。在今河南开封市西北。《寰宇记》卷1开封县:“沙海在县西北十二里。《战国策》曰:齐欲发卒取周九鼎,颜率说曰,‘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,谋于沙海之上,为日久矣’,即谓此也。至隋文疏凿旧迹,
明洪武三十一年(1398)建,属四川都司。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。清废。明洪武三十一年(1398年)置,治今四川省广元市。属四川都指挥使司。后废。
①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北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曲阳县:孔山“山多洞穴,因名”。②即今河北易县西南五十里孔山。《水经·易水注》:“易水又东径孔山北。山下有钟乳穴,穴出佳乳,采者篝火寻沙,入穴里许,渡一水
北宋大中祥符五年 (1012) 改朗山县置,属蔡州。治所即今河南确山县。元属汝宁府。明洪武初省入汝阳县,十四年 (1381) 复置。民国属河南汝阳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在河南省南部。属驻马店市。面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始安县置,属潾山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广安县东北一百十里肖溪镇南王家坪。乾元元年 (758) 属渠州。北宋开宝二年 (969)为广安军治,移治浓洄镇 (今广安县)。南宋淳祐三年 (
亦作金宝顶堡。明隆庆五年 (1571) 置,在今广西阳朔县西四十里金宝乡。《明史· 郭应聘传》: 万历初,廖金滥等起事,总兵官李锡 “以阳朔金宝岭贼近,欲先灭之”。即此。清设游击驻防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
清光绪五年 (1879) 置,属奉天府。治所在今吉林梅河口市东北海龙镇。二十八年 (1902) 升为海龙府。清光绪五年(1879年)置,治今吉林省梅河口市东北海龙镇。二十八年升为府。
又作董池陂、董泽陂。春秋晋地。相传古豢龙氏董父居此,故名。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北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 厨子曰,“非子之求,而蒲之爰,董泽之蒲,可胜既乎”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闻喜县:“有董池陂,古董泽
①秦置,属内史。治所在今陕西大荔县东朝邑镇西南二里。西汉属左冯翊。东汉末移治今大荔县。三国魏为冯翊郡治。西晋改名大荔县。北魏初复名临晋县,太和十一年 (487) 改为华阴县。②北魏太安二年 (456)
即今山西左权县西北长城村。1941—1945年晋冀鲁豫边区置辽西县治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