姥下河
在今安徽和县南。《宋史·河渠志》: 南宋乾道二年 (1166),“以和州守臣言,开凿姥下河,东接大江,防捍敌人,检制盗贼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9和州: 姥下河 “在州西南三十里姥下镇。源出麻湖,东南流入大江”。
在今安徽和县南。《宋史·河渠志》: 南宋乾道二年 (1166),“以和州守臣言,开凿姥下河,东接大江,防捍敌人,检制盗贼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9和州: 姥下河 “在州西南三十里姥下镇。源出麻湖,东南流入大江”。
即今广西浦北县西南白石水镇。清宣统《广东舆地全图》合浦县图:北有白石水村。
亦作瑶溪积。即今江西东乡县东南五十里瑶圩乡。清同治 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2抚州府东乡县东南有 “窑墟积”。附近产滑石。
即今安徽芜湖县南二十里红杨镇。旧属宣城县。清嘉庆《宁国府志》卷12:红杨树镇“距城五十五里”。
五代周显德五年 (958) 置,属沧州。治所在今山东无棣县西北二十里。北宋治平中移无棣县治此。金废。
又作莫曳靺鞨。唐黑水靺鞨十六部之一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右岸土姆宁河一带。开元间属黑水都督府。《新唐书·黑水靺鞨传》: 窟说部“稍东南行十日得莫曳皆部……拂涅、铁利、虞娄、越喜时时通
在今广西苍梧县西南新地镇长盈村城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苍梧县: 废歌罗城,“ 《志》云: 在府西南六十里。隋开皇中,李贤所筑以屯兵处。久废”。今遗址尚存。
明洪武九年 (1376) 降眉州置,属嘉定州。治所即今四川眉山县。十三年 (1380) 复置眉州。在陕西省西部、秦岭北麓。属宝鸡市。面积863平方千米。人口30万。辖9镇、1乡。县人民政府驻首善镇。西
北宋置,即今江苏通州市 (金沙镇)。为宋代通州八盐场之 一。清设金沙场盐课大使于此。民国间改设金沙镇。宋时置,即今江苏省通州市金沙镇。明嘉靖二十四年(1545年)后,曾一度移海门县治此。明、清时设盐课
一名灶突山,俗称烟筒山。在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永陵镇南八里。清 《满洲实录》 卷2: 明万历十五年 (1587),努尔哈赤 “于硕里口呼兰哈达下,东南河二道: 一名嘉哈; 一名硕里加,河中一平山,筑
①俗称祁连池。在今山西宁武县西南五十里管涔山上。《水经·㶟水注》:“太原汾阳县北燕京山之大池,池在山原之上,世谓之天池,方里余,澄淳镜净,潭而不流。”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陈太建八年(57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