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元贞元年 (1295) 升湘乡县置,属天临路。治所即今湖南湘乡市。明初降为湘乡县。元元贞元年(1295年)升湘乡县置,治今湖南省湘乡市。属潭州路。至正二十四年(1364年)朱元璋复降为县。
又名隐玉山。即今安徽繁昌县东北十五里浮山。旧以产茶著名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7繁昌县:“县东有浮邱山,有二峰及浮邱洞,又有龙池诸胜。一名隐玉山。相传浮邱翁隐于此。”
①春秋晋邑。在今山西交城县西南十里大陵庄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:“司马乌为平陵大夫。”即此。②西汉昭帝刘弗的陵墓。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十三里,故平陵城北二里。《汉书·昭帝纪》:元平元年(前74),“葬
即今台湾东北大海中之赤尾屿。明陈侃《使琉球录》中“过赤屿”,即此。
即今台湾省高雄县东北旗山镇。旧属台湾县,雍正九年 (1731) 设县丞驻此。后置罗汉门巡司。日本占领期间于1920年设旗山街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旗山镇。在今台湾省屏东县北。清雍正九年(1731
即今江苏宜兴市东南三十里丁蜀镇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荆溪县: “蜀山镇在城东南二十七里。” 有巡司。民国 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: 宜兴县东南有 “蜀山镇”,“蜀山距治二十七里,依蜀山濒蜀山河,以出
亦作笃洼。即今新疆皮山县东南杜瓦镇。《清一统志·叶尔羌》: 都洼 “在衮得里克东南六十里。有城垣”。
即今台湾省花莲县西南玉里镇。原名璞石阁,名称来源有二说:一是阿美语音译,意为“灰尘世界”,因秀姑峦溪久旱干涸,风起尘沙飞扬而名;二是传说秀姑峦溪中有石洁白如璞,砥柱中流,忽隐忽现,溪边曾建璞石阁,故名
在今山东嘉祥县城东北隅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3嘉祥县: 萌山 “峰峦峭拔,高百余仞,出城横亘四五里,亦名横山”。
亦名子夺、解冻。即今西藏洛隆县驻地孜托。藏语意为锤形放牧地。清徐瀛 《西征日记》: 自洛龙宗七十里过铁塘,“又三十里至紫陀” 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