奇城
在今河南郾城县东南。 北魏置颍川郡 (又称南颍川郡) 于此。《水经·汝水注》: “汝水又东南径奇城西北, 今南颍川郡治。”
在今河南郾城县东南。 北魏置颍川郡 (又称南颍川郡) 于此。《水经·汝水注》: “汝水又东南径奇城西北, 今南颍川郡治。”
在今广东廉江市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67吴川县: 招义山 “在废 (幹水) 县西北二里。《图经》云: 昔有潭氏招义于此山聚会以讨儋耳,因此为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4石城县: 招义山,“ 《志》 云
亦名飞仙阁、漏阁。即今四川芦山县西南五十里青衣江东岸关镇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芦山县:“南有飞仙关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72芦山县:飞仙关在“县南五十里。亦曰飞仙阁,即古漏阁也”。
在今四川仪陇县东南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大寅县:“旧治斗子山,后移治斗坛口。”《舆地纪胜》卷188蓬州:斗子山“在蓬池县东北三十里。山势方平,如覆斗。……上有龙教院,有天生池,千岁再生柏,李特读书台”
即大克穆河。今俄罗斯叶尼塞河上游(安哥拉河口以南)。有二源,据《乾隆内府舆图》,北源为贝克穆河(今名大叶尼塞河),在萨彦岭南,纳诸水西流折南流,会华克穆河;南源为华克穆河(今名小叶尼塞河),在库苏古尔
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66鄂州:万金堤“在城西南隅长堤之外。绍熙间役大军筑之,仍建压江亭其上”。
在今四川梁平县东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79梁山军: 书院峡 “距军东五十里,在峡石市之北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9梁山县: 峡石市 “在县东五十里。其北有书院峡,市因以名”。
五代唐黎州和长和国交通要地。即今四川省冕宁县南泸沽镇。五代唐天成二年(927年),黎州状申,转牒称督爽大长和国宰相布燮上大唐皇帝奏疏一封,“又入平夷、新安、宁远、摽莎”(《五代会要》)。
春秋时杞邑。在今山东诸城市西南四十里。《春秋》: 隐公四年 (前719),“莒人伐杞,取牟、娄”。杜注: “牟、娄,杞邑。城阳诸县东北有娄乡。”
1914年析安达县置,属黑龙江省龙江道。治所即今黑龙江省林甸县。1917年改为林甸县。1914年置,治大林家甸(今黑龙江林甸县林甸镇)。1917年升县。
即今四川泸州市东北特兴镇。有桥曰特凌桥,一曰横渡桥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72泸州: 特凌桥“在州东北三十里。宋有女子因母病归省,骤雨水涨,号泣不能渡,俄有一木流至,横凌水上,渡既不见,人以为孝感,寻造桥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