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鲁阁峡
在今台湾省花莲县北,立雾溪谷中。西起上游,东至太鲁阁。“太鲁阁”为高山族语“美丽”之意。立雾溪东流于南北岸高峰间,石灰岩夹峙,东西长约19公里。南侧断崖高达1000米,蔚为壮观。
在台湾省花莲县北境立雾溪谷内。东段主要风景区有碧绿、新白杨、洛韶、文山温泉、天祥、九曲洞、大断崖、燕子口、长春祠、太鲁阁等。自天祥以下至太鲁阁19千米,由结晶石灰岩所成的峡谷,最为壮观。其中大断崖山南侧的断崖高达千米,尤为山峡地形所罕见。1960年中横公路开通后,太鲁阁峡一带已成为台湾东部山地最著名风景区。
在今台湾省花莲县北,立雾溪谷中。西起上游,东至太鲁阁。“太鲁阁”为高山族语“美丽”之意。立雾溪东流于南北岸高峰间,石灰岩夹峙,东西长约19公里。南侧断崖高达1000米,蔚为壮观。
在台湾省花莲县北境立雾溪谷内。东段主要风景区有碧绿、新白杨、洛韶、文山温泉、天祥、九曲洞、大断崖、燕子口、长春祠、太鲁阁等。自天祥以下至太鲁阁19千米,由结晶石灰岩所成的峡谷,最为壮观。其中大断崖山南侧的断崖高达千米,尤为山峡地形所罕见。1960年中横公路开通后,太鲁阁峡一带已成为台湾东部山地最著名风景区。
西汉元鼎六年 (前111) 置,属河东郡。治所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北二十里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武帝 “将幸缑氏,至左邑桐乡,闻南越破,以为闻喜县”。东汉移治左邑 (今闻喜县)。北魏属正平郡。北周武帝移治柏
在今广西鹿寨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9洛容县:“龙鼻江在旧县西十五里。出托定、洛斗诸乡,流合洛清江,入于柳江。”
唐、五代方镇名。唐建中二年 (781) 置,治所在宋州 (今河南商丘县南)。兴元元年 (784)徙治汴州 (今河南开封市)。辖境屡有变动,长期领有汴、宋、亳、颍四州,相当今河南封丘、开封市、尉氏、柘城
亦作神农关。清置,在今四川雷波县西南千万贯乡境。清光绪 《雷波厅志》: 神龙关 “在千万贯山脚下,凉山诸夷出入咽喉,为那比汛、乌角汛门户”。
一名青雀山。在今甘肃渭源县西南十五里。《尚书·禹贡》:“导渭自鸟鼠同穴。”《尔雅·释鸟》:“鸟鼠同穴,其鸟名,其鼠为鼵”。郭璞注:“鼵如人家鼠而尾短;似鵽而小,黄黑色。
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南。为清代自伊犁通往喀什噶尔的要道。道光《新疆识略》卷1:“自伊犁西南出鄂尔果珠勒卡伦一百三十里经善塔斯岭,五百五十里逾巴尔珲岭。”清徐松《西域水道记》卷5:“巴尔珲岭幽险怪异
①东晋义熙中置,为晋熙郡治。治所即今安徽潜山县。隋为同安郡治。唐为舒州治。南宋嘉定十年(1217)迁治皖口(今怀宁县东北山口乡),端平三年(1236)迁治罗刹洲(今贵池市西六十里),后又迁治宜城(今安
元至正二十四年(1364)朱元璋改庐州路置,为江淮行中书省治。明洪武后直属南京。治所在合肥县(今安徽合肥市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合肥、六安、庐江、无为、巢湖及湖北英山等市县间地。清属安徽省。1912年废。
即大木山。在今河南信阳市南。《魏书·中山王英传》:北魏正始元年(504),元英围义阳,梁将曹景宗等率军来援,“英又于士雅山结垒,与景宗相抗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0信阳州:士雅山“在州南七里。本名大木山。
清康熙七年(1668)改巩昌布政使司置,治所在兰州(今甘肃兰州市)。辖境约当今甘肃、宁夏及新疆、青海部分地。清末废。见“甘肃省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