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太原府

太原府

①唐开元十一年(723)改并州置,治所在太原县(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阳曲以南、文水以北的汾水中游和阳泉市、平定、寿阳、昔阳、盂县等地。北宋太平兴国四年(979)复为并州,移治阳曲县(今太原市)。嘉祐四年(1059)复改太原府。元太祖十一年(1216)改为太原路,大德九年(1305)改名冀宁路。明洪武元年(1368)复改太原府。清辖境相当今山西榆次、太谷以西至黄河东岸兴县、岢岚、岚县等地。1912年废。唐及五代唐曾建为北京,五代末为北汉国都。宋。金先后为河东路、河东北路治所。明、清为山西省会。

②明永乐五年(1407)属交趾布政司。治所富良县(今越南北太省富良县)。辖境相当今越南北部北太省地。宣德二年(1427)以后地入安南。


唐开元十一年(723年)升并州置,治太原、晋阳二县(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)。属河东道。辖境约相当今山西省阳曲以南、文水以北的汾水中游及阳泉、平定、寿阳、昔阳、盂县等地。五代时,北汉建都于此。宋太平兴国四年(979年)降为并州,并移治阳曲县(今太原市)。为河东路治。嘉祐四年(1059年)复为太原府,金为河东北路治。蒙古太祖十三年(1218年)改太原路。明初复改太原府,为山西省会。清辖境约相当今山西省榆次、太谷以西,至黄河东岸兴县及岢岚、岚县等地。1912年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容山

    ①即大容山。在今广西容县、北流县西北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容州: “以容山为名。” 《寰宇记》卷167陆川县: “容山,其山迥阔,无所不容,故曰容山。”②亦名榕山、容子山。在今四川合江县东南。《永乐大

  • 大冶铁路

    清光绪十九年(1893)动工修建,次年竣工。从湖北大冶西北的铁山铺,东至长江南岸的石灰窑港。全长27公里。为大冶铁矿专用。今为武汉至大冶铁路的一段。

  • 随县

    西汉置,属南阳郡。治所即今湖北随州市。西晋属义阳国,寻为随国治。南朝宋泰始五年 (469)改为随阳县,为随阳郡治。南齐复改为随县,为随郡治。西魏为随州治。隋为汉东郡治。唐复为随州治。明洪武二年 (13

  • 理塘宣抚司

    亦作里塘。明置,后废。清雍正六年(1728) 复置,属雅州府。治所即今四川理塘县。乾隆 《西域同文志》 卷18: “里塘,西番语,里谓铜也。地为广甸,旧曾产铜,故名。” 光绪三十二年(1906) 改土

  • 聚落所

    明嘉靖二年 (1523) 置,属大同后卫。即今山西大同县 (西坪镇) 北聚乐堡乡。后废。

  • 金莎岭

    ①在今山东金乡县东一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2金乡县: 金莎岭 “西自曹县、定陶,东抵鱼台,绵亘三百余里,因地异名,实一岭也”。《清一统志·济宁州》: “上有莎草,映日如金,故名。”②即金岭。今新疆天山东

  • 颍东县

    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属沈州。治所在今河南项城市南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今河南省项城市南,属沈州。贞观元年(627年)废入项城县。

  • 陇邦隘

    即今广西靖西县西南龙邦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归顺州:“南:陇邦、壬庄、频峒各隘有汛。”

  • 殷武丁时方国。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北。《殷契粹编》1175片:“王敦缶于��。”《殷虚文字》乙编6423片:“缶����

  • 黄团驿

    在今贵州黎平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黎平府: 黄团驿在 “府东一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