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露山
即天路山。在今广东新兴县东南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9新州新兴县“有天露山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97新州:天露山“在州东南二十里。高甲于诸山之上,神祠有巨石焉。泉出其旁,深丈余,鱼牣于中。山上有岱山寺”。
古称天路山。在广东省西南部。绵亘于新兴、开平、恩平、阳春、阳东等市县,长约70千米。包括水源山、东山、乌牛岭、烂头岭、云灵山等。峰下常有云层环绕,云上出露峰顶,因名。山体由石英岩、花岗岩构成。同名主峰海拔 1250 米。为潭江与新兴江、漠阳江分水岭。
即天路山。在今广东新兴县东南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9新州新兴县“有天露山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97新州:天露山“在州东南二十里。高甲于诸山之上,神祠有巨石焉。泉出其旁,深丈余,鱼牣于中。山上有岱山寺”。
古称天路山。在广东省西南部。绵亘于新兴、开平、恩平、阳春、阳东等市县,长约70千米。包括水源山、东山、乌牛岭、烂头岭、云灵山等。峰下常有云层环绕,云上出露峰顶,因名。山体由石英岩、花岗岩构成。同名主峰海拔 1250 米。为潭江与新兴江、漠阳江分水岭。
一名燕京山。在今山西宁武县西南。主峰卧羊场,海拔2603米。《山海经·北次二经》: “管涔之山,其上无木而多草,其下多玉,汾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。”古称燕京山。在山西省西北部,为吕梁山北段分支,南接芦芽
元置,属吐蕃宣慰司。治所在今四川道孚县东南协德乡(街村)。明洪武三十年(1397),与鱼通、长河西合并改置长河西、鱼通、宁远宣慰司。
①在今江苏盱眙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44盱眙军: 望州山 “在盱眙县南五里五道港,此自南而望,见泗州城,因名望州山”。②在今湖北枝城市西南。《水经·夷水注》: 丹水 “出西南望州山,山形竦峻,峰秀甚高
即今广东番禺市西北谢村。民国 《番禺县续志》 卷5: 墟市有 “谢村墟”。集镇名。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西北部。属前洲镇。人口1500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等。有丝绸印染、印染机械、整染设备、机械制造等厂
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北一百六十六里戈壁滩上。为汉代玉门关旧址。见“玉门关”。
亦作可象山。在今四川中江县南百二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82铜山县:可蒙山“在县(旧治在今广福镇)西北三十里。高一里。出铜”。
又作弗提斤。即明弗提卫治所。在今黑龙江省富锦市西古城。《明太宗实录》卷155:永乐十二年(1414)九月戊子,“上闻弗提斤六城之地肥饶,命指挥塔失往治弗提卫城池。令军民咸居城中,畋猎孳牧从其便”。后废
在今安徽寿县西南淮河南岸。《陈书·宣帝纪》:南朝陈太建五年(573)十月,“丁未,齐兵万人至颍口,樊毅击走之。辛亥,齐遣兵援苍陵,又破之”。即此。
①东汉建安初分琅邪、齐郡置,属徐州。治所在今山东沂水县东北城子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沂水、沂源、蒙阴、临朐等县地。东晋移治莒县(今山东莒县)。北魏属南青州。北齐废。②东晋侨置于晋陵(今江苏常州市)东南,称为
即今山东青州市西南百里唐赛儿寨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5益都县:“明永乐中,妖妇(按指对农民起义的侮称)唐赛儿作乱,保据于此。”唐赛儿,山东蒲台(今滨州)人。明永乐十八年(1420)率众在此起义。石棚寨又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