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天长镇

天长镇

①在今河北平山县东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景福元年(892)三月,“李克用、王处存合兵攻王镕,癸丑,拔天长镇”。胡三省注:“天长镇,在滹沱河东。”即此。

②在今河北井陉县西南三十里城关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景福二年(893)二月,李克用进兵攻王镕,“败镇兵于平山。辛巳,攻天长镇,旬日不下”。即此。元以后井陉县迁治于此。


在河北省井陉县中西部。面积101平方千米。人口4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城内村,人口4870。为县内最大集镇。唐名天长镇,为天长军治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景福元年(892年),李克用与义武节度使王处存合兵攻成德节度使王镕,“拔天长镇”,即此。宋后历为井陉县治。1953年设城关镇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镇,1987年改今名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柿子、红枣、核桃等。有建材、陶瓷、纸箱等厂及煤矿。石太铁路、石太高速公路、307国道、平涉公路经此。古迹有清建绵河大石桥、古长城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松源隘

    即今广东梅县东北松源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程乡县 “太平镇” 条内: “东北二百里有松源隘,亦通上杭,山径崎岖,松源水所经也。”

  • 红旗洞

    在今湖南溆浦县东二十里。明《寰宇通志》卷57辰州府:红旗洞“五代马希范遣兵收武陵诸蛮至此,见洞中红旗隐隐,遂屯兵于上”。

  • 阿拉克池

    即今青海都兰县西南阿拉克湖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青海和硕特部西右翼中旗:“柴达木河出河源北托逊淖尔,西流至西拉珠尔格塔拉,阿拉克淖尔水东来入之。”

  • 阿速那合站

    明改阿剌站置,在今吉林敦化市北。明《辽东志》卷9:纳丹府东北陆路有“阿速纳合”站。清改额穆和索站。

  • 乌撒卫

    明洪武十五年(1382)置,属云南都司。治所即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。永乐十二年(1614)改属贵州都司。清康熙二十六年(1687)废。

  • 奥南暗沙

   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,为南薇滩东侧的暗沙。水深约8米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阿利那滩。1947年改名奥南暗沙。

  • 利城镇

    ①又作利港镇。北宋置,属江阴县。即今江苏江阴市西五十里利港镇。明初置利港巡司。②金置,属临沂县。在今山东临沭县东北。古镇名。宋置,在今江苏省江阴市西利港附近。

  • 鲖城镇

    唐初废鲖阳县,称为鲖城。在今安徽临泉县西五十里。1948年置镇。在安徽省临泉县西北部。面积47.4平方千米。人口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鲖城集,人口6100。以在鲖水之阳得名。西汉末置鲖阳县,唐初废,194

  • 延陵县

    ①西汉置,属代郡。治所即今山西天镇县北新平堡。东汉废。②西晋太康二年(281)析曲阿县延陵乡置,属毗陵郡。治所在今江苏丹阳市西南三十五里延陵镇。隋开皇九年(589)移治京口(今江苏镇江市),属江都郡。

  • 田西县

    1935年置,属广西省。治所在今广西田林县西北潞城瑶族乡。1952年与西林县合并,改设田林县。旧县名。1936年由西林、凌云、西隆三县析置,因在古田州之西得名。治潞城(今广西田林县西北潞城)。195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