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天竺山

天竺山

①在今江西大余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南安府》:天竺山“在大庾县东北六十里,与丫山相对。岩壑延亘,林木茂郁。东有月峰,奇秀特出”。

②在今浙江杭州市西。宋《淳祐临安志》卷8:“既来自天竺,故以名焉。”《宋史·苗傅传》:“(王)渊伏兵天竺”,即此。山分上、中、下天竺,故又称三天竺,各有寺。

③古岛屿名。为印度至中国航道所经。《宋史·外国传·注辇》 载:“三佛齐国又行十八昼夜,度蛮山水口,历天竺山,至宾头狼山。”其说有二:(1)在今新加坡以北奥尔岛;(2)在今越南湄公河口外之昆仑岛。以后说为宜。


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以西、飞来峰南。东晋时印度高僧慧理在山上建天竺寺,山以寺得名。海拔412米。为西湖周围群山中的最高峰。山上有上、中、下三天竺寺,上天竺又名法喜寺,中天竺又称法净寺,下天竺又称法镜寺,分别创建于五代、隋和东晋年间,均为杭州著名佛教寺院。宋曾署曰佛国山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不著何

    即不屠何。又作屠何。在今辽宁锦州市西北。《墨子·非攻中》:“虽北者且一、不著何,其所以亡于燕、代、胡、貊之间者, 亦以攻战也。”孙诒让曰:“屠、著声类同,不著何即不屠何也。”

  • 裘市

    即今浙江宁波西北二十里裘市镇。旧属慈溪县。清雍正 《慈溪县志》 卷1: 裘市在 “县东南十五里”。

  • 汉源县

    ①隋仁寿四年(604)升汉源镇置,属雅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汉源县北四十里九襄镇。《元和志》卷32汉源县:“因汉川水为名。”大业初属临邛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)为登州治, 九年(626)属雅州,贞观二年(6

  • 江安州

    南宋景定二年(1261)改泸州置,治所在神臂崖城(今四川合江县西北焦滩乡南老泸)。元至元十二年(1275)复名泸州。南宋景定二年(1261年)改泸州置,治泸川县(今四川泸州市)。属潼川府路。辖境相当今

  • 北野县

    唐永徽五年(654)析歙县北部置,属歙州。治所在今安徽歙县东北三十里竦口村。以在州城北郊为名。大历五年(770)废。古县名。唐永徽五年(654年)置,治今安徽省歙县东北。属歙州。大历五年(770年)废

  • 临封郡

    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封州置,治所在封川县 (今广东封开县东南封川镇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封开县地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封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以封州改置,治封川县(今广东封开县东南封川镇)

  • 岷冈山

    在今浙江温州市西南潘桥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温州府: 岷冈山 “在府城西三十五里。峰峦峻拔,潭谷深邃”。

  • 泲水

    ①一名济水。又名白沟水、沙水。源于今河北赞皇县西南大石门,东北流径县南折向东南,流入高邑县。《诗经·邶·泉水》:“出宿于泲。”即此。其下流屡有迁徙。汉时径廮陶县(今宁晋县西南)入泜水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

  • 蓼角咀

    即料角咀。在今江苏启东市东北。旧为大江入海之冲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 23 海门县: 料角咀,“ 《江防考》: 北岸东起蓼角咀大河口,以及吕四、卢家等场,沿于杨树港、海门县里河镇,以达于通州,此海门县之南

  • 回龙铺

    一作迴龙桥市。即今湖南宁乡县西南回龙铺乡。清嘉庆《宁乡县志》卷3:迴龙桥市“在县西三十里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