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宫山
一名天公山。即今福建龙岩市北五十里天宫山。《新定九域志》卷9漳州:天公山,“阴晦则闻箫鼓之声”。明《寰宇通志》卷47漳州府:天公山“在龙岩县西北。唐武德初有山贼至此,为雷所击,因而就擒”,故名。《清一统志·龙岩州》:天公山,“《府志》谓之天宫山”。
一名天公山。即今福建龙岩市北五十里天宫山。《新定九域志》卷9漳州:天公山,“阴晦则闻箫鼓之声”。明《寰宇通志》卷47漳州府:天公山“在龙岩县西北。唐武德初有山贼至此,为雷所击,因而就擒”,故名。《清一统志·龙岩州》:天公山,“《府志》谓之天宫山”。
在今河南临颍县西南。东流合于颍水。《旧唐书·吴少诚传》:贞元十五年(799),“下诏削夺少诚官爵,分遣十六道兵马进讨。十二月,官军败衂于小溵河”。即此。见“水(2)”。
1942年7月山东革命根据地由莱阳县西南部析置,治夏格庄 (今山东莱西市西南夏格庄镇)。1950年3月撤销,并入莱西县。旧县名。山东抗日根据地设。1941年由莱阳县西南部析置。治夏格庄(今山东莱西市夏
亦名新泾浦。即今上海市西新泾港。《宋史·河渠志》: 南宋乾道六年 (1170),命浙西转运使刘敏士等 “于新泾塘置闸堰,以捍海潮”。七年,秀州守邱崈移堰于运渎。即此。
又名壶丘。春秋时晋邑。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六十余里东滩村。《左传》: 襄公元年 (前572),“晋人以宋五大夫在彭城者归,置诸瓠丘”。杜注:“河东东垣县东南有壶丘。”古邑名。又称阳壶、阳胡。春秋晋邑。在
西汉武帝时置,属张掖郡。治所在今甘肃永登县城附近。昭帝始元六年(前81)改属金城郡,为护羌校尉治。后迁治今古浪县西。东汉元初二年(115)复迁旧治。西晋废入西都县。十六国前凉复置,属金城郡。建兴四年(
①原在山西大同云冈,后仿造于河南洛阳市南龙门石窟。《魏书·释老志》 载:“景明初,世宗诏大长秋卿白整准代京灵岩寺石窟,于洛阳伊阙山为高祖文昭皇太后营石窟二所。”《洛阳伽蓝记》卷5载:“京南关口有石窟寺
即博克多。今内蒙古牙克石市东南博克图镇。“博克图”,蒙古语意为 “有鹿的地方”。
元置,属松潘宕迭威茂州等处军民安抚使司。治所在今四川茂县东北二里静州。明于此置静州长官司。
清康熙四十二年 (1703) 置,属松潘镇漳腊营。在今四川南坪县西北九寨沟镇 (漳札)。后废。
即汶川县。治所即今四川汶川县。《新唐书·南诏传》:异牟寻与吐蕃合力内扰,“一趋茂州,逾文川,扰灌口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