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宝县
唐天宝三年(744)改番禾县置,属武威郡。治所即今甘肃永昌县。《寰宇记》卷152:“以界内天宝山出醴泉并石花,民取以为面,贫者赖之,遂改为天宝县。”乾元元年(758)属凉州。长庆中改名番和县。
古县名。唐天宝三载(744年)以番和县改名,治今甘肃省永昌县。“以山出醴泉,更名”(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)。属武威郡,后属凉州。长庆中仍改为番和县。
唐天宝三年(744)改番禾县置,属武威郡。治所即今甘肃永昌县。《寰宇记》卷152:“以界内天宝山出醴泉并石花,民取以为面,贫者赖之,遂改为天宝县。”乾元元年(758)属凉州。长庆中改名番和县。
古县名。唐天宝三载(744年)以番和县改名,治今甘肃省永昌县。“以山出醴泉,更名”(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)。属武威郡,后属凉州。长庆中仍改为番和县。
即今山西太原市西王封乡。清设巡检,乾隆二十二年(1757)改设同知。即今山西省太原市西王封镇。清设巡检。乾隆二十二年(1757年)改设同知于此。
俗称张飞庙。在今四川云阳县东云阳镇城外长江南岸飞凤山麓。祀三国蜀汉名将张飞。飞死后谥桓侯,故名。明嘉靖《云阳县志》卷上:张桓侯庙“在治江南飞凤山隅。汉末建。元顺帝敕修。国朝重修,嘉靖十八年知县杨鸾、主
①在今江苏江都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3扬州府:白塔河在“府东北六十里。南通扬子江,北抵运河,其水冬涸春泛, 民得灌溉之利。《河漕考》:宣德七年,陈瑄开白塔河,置新闸、潘家庄、大桥、江口四闸,令江南运
即今辽宁长海县东北之石城岛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“登州东北海行……东傍海壖,过青泥浦、桃花浦、杏花浦、石人汪、橐驼湾、乌骨江八百里。”吴承志《贾耽记州边入四夷道里考实》谓:石人汪,庄河口外石城岛。即今
即大溪镇。今四川巫山县西南长江南岸大溪乡。清光绪《巫山县志》卷2:大溪镇在“县西南九十里”。在福建省屏南县东南部。面积178平方千米。人口2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代溪,人口 1850。以山青水绿名黛溪,
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南。《南史·侯景传》: 南朝梁大宝二年 (551),侯景 “于大航跨水筑城,名曰捍国”。《梁书·侯景传》: 王僧辩攻侯景时,侯景 “以卢晖略守石头,纥奚斤守捍国城”。即此。
唐武德元年 (618) 置,属洵州。治所在今陕西旬阳县境。贞观八年 (634) 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置,治今陕西省旬阳县境。属洵州。贞观八年(634年)废。
在今河南鲁山县西南。《水经·汝水注》:“汝水西出鲁阳县之大盂山黄柏谷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51鲁山县:大盂山“在县西南七十里,西接卢氏县界。山顶并窊, 四围若城,俗呼为大团城、小团城山”。
即今辽宁新宾县西南三道关。为后金边防要地。天命四年(1619),努尔哈赤征叶赫部,分兵守此,以御明兵。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北三道关,为后金边防要地。天命四年(1619年)努尔哈赤征叶赫部,分兵守此
即龟兹国。都延城 (今新疆库车县东郊皮朗旧城)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东川水出龟兹东北,赤沙积犁,南流,枝水右出,西南入龟兹城,音屈茨,故延城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