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天后宫

天后宫

原名天妃宫。俗称妈祖庙。在今福建泉州市南门。南宋庆元二年(1196)建庙祀莆田湄洲林氏女(海神)。明永乐五年(1407)经出使西洋太监郑和奏请,奉旨修庙。明代派官出使外国前皆来祭祀祈祷。清康熙十九年(1680)统一台湾,泉州人施琅以此神显灵助阵,奏请进封天后,庙遂称天后宫。现存大殿、后殿、两翼亭子及东廊, 尚保存清初修理时的原貌。近年又重修山门、戏台等。天后宫现为闽台关系史博物馆。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
(1)又称天妃宫、娘娘宫。在南开区古文化街中心。元始建,明、清重修、扩建。现存大殿、配殿、钟鼓楼、山门和幡杆等。“天后”为传说中护佑航海的安全女神,元代南粮北调,此地为海运和内河航运的中转站,元泰定三年(1326年)敕建天妃宫,以利漕运。“晓日三岔口,连樯集万艘”,“一日粮船到直沽,吴罂越布满街衢”是当时繁荣景象的写照。宫内为历代海祭中心,也是古代船工聚会娱乐之所,除举行隆重祭祀仪式外,还经常有酬神演出。相传每年农历三月廿三日为天后诞辰,届时举办庙会,出动法鼓、高跷、重阁、狮子等民间游艺节目,通宵达旦,游人如潮。宫南、宫北大街亦为历代著名的集市贸易和年货市场。1985年整修,称“古文化街”。天后宫修复后,辟为天津民俗博物馆。(2)原称天妃宫,俗称妈祖庙。在泉州市南门天后路。南宋庆元二年(1196年)建庙祀莆田湄洲海上女神林默。据《泉州府志》记载,庙址当时是“蕃舶客航聚集之地”。明永乐五年(1407年)经出使西洋太监郑和奏请,奉旨修庙。明代派官出使外国前,皆来祭告祈祷。清康熙十九年(1680年)统一台湾,泉州人施琅以此神显圣助阵,奏请进封天后,庙遂称天后宫,特予春秋致祭。现存大殿、后殿、两翼亭子及东廊,尚保持清初修建时原貌。今又重修山门、戏台等,占地7200平方米,布局构筑颇堂皇。后殿立有婆罗门教式石柱两根,规格与开元寺现存石柱同。前殿原有清初所刻青石龙柱两根,为闽南石雕杰作,已移开元寺。天后宫现辟为泉州闽台关系史博物馆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泉 州 天 后 宫


猜你喜欢

  • 双树堡

    即今辽宁兴城市东北十五里双树乡。《清太宗实录》:后金天聪元年(1627)四月,癸巳,皇太极于宁远城下击败明兵,“军至双树铺驻营”。即此。今辽宁省兴城市东北双树。清崇德七年(1642年)曾建议以宁远双树

  • 纳谿

    即纳溪。今四川南部永宁河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纳溪县:“纳谿,俗名清水河, 即永宁河下流,源出阿永番部,东流入大江。”

  • 雪王台泉

    又作薛王台泉。在今山东沂水县西高庄乡马兰村南。《清一统志· 沂州府一》: 雪王台泉“在沂水县西南八十里。《县志》: 台不知其所自始。或曰,故薛国之台也。泉出台前,南入桑泉水,入于沂”。

  • 宝应州

    南宋宝庆三年 (1227) 升宝应县置,治所即今江苏宝应县。后改为宝应军。南宋宝庆三年(1227年)升宝应县置,治今江苏省宝应县。属楚州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宝应县。寻改为军。

  • 巴陵郡

    南朝宋元嘉十六年(439)分长沙郡置,属湘州(后属郢州)。治所在巴陵县(今湖南岳阳市)。梁为巴州治。隋开皇九年(589)废。大业初改罗州复置巴陵郡。辖境相当今湖南洞庭湖南、北、东沿岸各县市地。唐武德四

  • 打回

    即淡邈。今缅甸南部之土瓦。见《明史·外国列传七》 “剌泥”条。

  • 揟次县

    西汉置,属武威郡。治所在今甘肃古浪县西北。十六国后凉属昌松郡。《晋书· 吕光载记》: 东晋太元十一年(386),魏安人焦松等起兵迎前凉张天锡子 “大豫于揟次,陷昌松郡”。即此。北周省入昌松县。《三国志

  • 连渣脑

    在今四川美姑县西南美姑河边。清宣统元年(1909),英人布尔克自建昌入凉山“探险”,至此为彝族阿侯苏噶支执而杀之,即所谓“连渣脑事件”。清政府尝派兵征剿。

  • 阳明井

    在今四川简阳市北。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牛鞞县“有阳明盐井”。《元和志》卷31阳安县:“阳明盐井,在县北十四里。”

  • 广兴郡

    南朝宋泰豫元年(472)改始兴郡置,属湘州。治所在曲江县(今广东韶关市南十里武水西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清远、佛冈、翁源等市县以北地区。南齐复为始兴郡。南朝宋泰豫元年(472年)改始兴郡置,治曲江县(今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