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龙岭
在今浙江宁海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宁海县;大龙岭在“县西南百里。回旋曲折凡二十五盘,接天台县界”。
在吉林省珲春市、汪清县及黑龙江省东宁县交界处。绵延约75千米。山体由花岗岩、变质岩、火山岩等构成。以低山为主,有大龙峰(1141米)、杜荒子北山(1137米)、贩西山(1024 米)等主要山峰。为珲春河和绥芬河的分水岭。有原始针阔混交林分布。矿藏有金、铜等。
在今浙江宁海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宁海县;大龙岭在“县西南百里。回旋曲折凡二十五盘,接天台县界”。
在吉林省珲春市、汪清县及黑龙江省东宁县交界处。绵延约75千米。山体由花岗岩、变质岩、火山岩等构成。以低山为主,有大龙峰(1141米)、杜荒子北山(1137米)、贩西山(1024 米)等主要山峰。为珲春河和绥芬河的分水岭。有原始针阔混交林分布。矿藏有金、铜等。
在今新疆吐鲁番市西二十里亚尔乡(雅尔湖)。《宋史·高昌传》:雍熙元年(893),王延德使高昌归,叙其行程“师子王邀延德至其北庭,历交河州”。即此。
在今甘肃镇原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8平凉府镇原县: 雉头山在 “县西三十里。又西二十里为鸡头山,本一山而异名”。
故地在今阿拉伯半岛东部之阿曼。南宋赵汝适 《诸蕃志》 卷上: “瓮蛮国人物如勿拔国。”
一称姑余山。在今山东半岛莱阳市东至荣成市成山角间。主峰又名泰薄顶,在文登市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20牟平县: “大昆嵛山在县东南四十里。按 《仙经》 云: 姑余山,因麻姑曾于此山修道上升,有余址尚在,因
明洪武中置,在今山东诸城市东北六十里岳沟。后废。
在今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思南府》: 青岩关 “在务川县西北四十里,接正安州界。路通南川”。
在今浙江东阳市南五里。唐宝历二年(826),县令于兴宗建。刘禹锡有 《答东阳于令寒碧亭诗并引》。唐宝历中建,在今浙江省东阳市南。刘禹锡有诗。
元置,属八番顺元宣慰司。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十里。明洪武五年(1372)改为韦番长官司。
亦名大洪山。在今安徽祁门县北五十里。宋淳熙《新安志》卷4祁门县《山阜》:大共山“在县北五十里。高六十仞。与宁国府太平县分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祁门县:大共山“大共水出焉。山下旧有大共镇,元置。今废”
明洪武七年 (1374) 置,属思南宣慰司。治所即今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十六里朗溪镇。后属思南府。清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