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黄山堡
明弘治中置,属山丹卫。在今甘肃山丹县东南九十里大黄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3山丹卫“永兴堡”条下:“又东南有暖泉、大黄山等堡。”
明弘治中置,属山丹卫。在今甘肃山丹县东南九十里大黄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3山丹卫“永兴堡”条下:“又东南有暖泉、大黄山等堡。”
在今江苏宜兴市东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10常州府: 唐贡山 “在宜兴县东南三十五里。山产茶。唐时入贡,故名”。
又作武周塞。在今山西左云至大同市以西一带。秦筑以备匈奴。以在武州 (今左云县) 置障塞,故名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 元光二年 (前133),“ (单于) 贪马邑财物,乃以十万骑入武州塞”。北魏开凿的云冈
西汉置,属河南郡。治所即今河南原阳县。西晋废。北魏孝昌中复置,属荥阳郡。东魏天平初属广武郡。北齐天保七年 (556) 废。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复置,属管州。治所在阳池城(今原阳县西南原武镇)。大
即今福建南平市东南下清风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延平府南平县: 清风铺 “在府东南九十里。又十里为武步铺。正统末,官军追败邓茂七余党于武步及清风铺,复截其舟二百于水口驿,通福州道是也”。在今福建省南平市东
辽置,属析津府。治所即今河北香河县。因香河水而名。北宋宣和四年 (1122) 改为清化县。金复名香河县,属大兴府。元属漷州。明洪武十年 (1377) 废,十三年 (1380) 复置,属顺天府。民国初属
①即邢。商代国都。《世本》: “祖乙迁于耿。” 《史记·殷本纪》 作 “祖乙迁于邢”。《帝王世纪》 以为即 “今河东皮氏耿乡是也”,在今山西河津市东南; 王国维 《说耿》 以为在邢台 (即今河南温县东
又名杨巷、白沙。即今上海市宝山区西杨行镇。清光绪《宝山县志》卷1:杨行镇“里人杨垕所创,故名”。在上海市宝山区陆境中部。面积37.9平方千米。人口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杨行,人口 5400。南宋成村,相传
金置,属交河县。在今河北献县东北淮镇。古镇名。金置,即今河北省献县东淮镇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:献州交河县有景城、南大树、刘解、槐家、参军等十镇,即此。
在今湖南岳阳市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岳州府“巴丘山”条下:九龟山“水际有九山相连”。《清一统志·岳州府一》 “白鹤山”条下:九龟山“九山相连,形如龟,滨洞庭。以形似名”。
又名扎西奇寺。在今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城西二里处,是我国喇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。创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 (1709),“拉卜楞”是藏语 “拉章” 的转音。“拉章” 意为佛宫所在的地方。寺院占地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