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高玄殿
在今北京市西城区景山前街西端北侧,前临筒子河。建成于明嘉靖二十一年(1542),后经多次修葺。坐北朝南。正面有两重绿琉璃仿木结构券洞式三座门,门后为过厅式的大高玄门。门内左右有钟鼓楼,中为大高玄殿,面阔七间,重檐黄硫璃筒瓦庑殿顶,左右配殿各五间。后殿名“九天应元雷坛”,两旁配殿各九间。最后是一座两层楼阁,上为乾元阁,下为坤贞宇。大高玄殿为明、清两代的皇家道庙,设三清像。建筑精巧,气势雄伟。
在今北京市西城区景山前街西端北侧,前临筒子河。建成于明嘉靖二十一年(1542),后经多次修葺。坐北朝南。正面有两重绿琉璃仿木结构券洞式三座门,门后为过厅式的大高玄门。门内左右有钟鼓楼,中为大高玄殿,面阔七间,重檐黄硫璃筒瓦庑殿顶,左右配殿各五间。后殿名“九天应元雷坛”,两旁配殿各九间。最后是一座两层楼阁,上为乾元阁,下为坤贞宇。大高玄殿为明、清两代的皇家道庙,设三清像。建筑精巧,气势雄伟。
①隋大业初改越州置,治所在合浦县 (今广西浦北县南旧州村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玉林、北流、陆川、浦北、合浦、北海及广东廉江、湛江、海康、徐闻等县市间地。寻改为合州。②唐总章三年 (670) 置,属戎州都督
即今江苏泰兴市西北四十里口岸镇。旧名柴墟镇。宋时泰兴县尝徙治于此。明改口岸镇,置巡司于此。在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西南部。面积70平方千米。人口6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口岸,人口1.4万。原名柴墟,明代因为
①唐天宝五年 (746) 改真符营置,为昭德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。乾元元年 (758)为真州治。后没入吐蕃,废。②唐天宝八年 (749) 改华阳县置,属京兆府。治所在黎园北 (今陕西洋县北境)。
北魏永熙中侨置,属云州。治所在归顺县(今山西文水县东南三十八里云周村,一说在今山西祁县东)。后废。北魏永熙中置,治归顺县(今山西祁县境,一说在文水县东)。辖境相当今祁县、文水县等一带。后省。
即硖石山。在今浙江海宁市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0海宁县: 硖石山 “一名紫微山,唐白居易尝登此,因以其官名之”。
在今四川巫溪县东。清道光《夔州府志》卷22:嘉庆四年(1799),“副都统德楞泰生擒线号首逆龚文玉于大宁县之瓦屋沟”。
①即桃原。在今河南灵宝市北老城以西至陕西潼关以东地区。《尚书·武成》: “乃偃武修文,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。” 《山海经· 中山经·中次六经》: “夸父之山,……其北有林焉,名曰桃林,是广员
在今福建漳浦县东南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)置后葛巡司于此。清初废。
即今广东阳东县南雅韶镇之北津。地当漠阳江出海之口。明万历四年(1576)于此置水砦,为海津要隘。清时设千总驻防。
在今福建连江县南十二里。主峰莲花峰海拔321米。著名景点有蝙蝠、悬石、九曲、天门等洞和蛤蟆上山、独鲤朝阳等景点,统称一百零八景。明工部右侍郎董应举开辟,经历代修建,现有青芝寺、梅花楼、半山亭、林森藏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