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阳集
亦作大羊。即今山东东平县北大羊乡。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1《舆图志》:东平州(今州城镇)东北有大阳集。
亦作大羊。即今山东东平县北大羊乡。清光绪《山东通志》卷1《舆图志》:东平州(今州城镇)东北有大阳集。
在今河南平顶山市西南。《左传》: 襄公十八年 (前555),楚师伐郑,“涉于鱼齿之下”。《水经·汝水注》: “湛水出犨县北鱼齿山西北,东南流,历鱼齿下。”即“鱼陵”。
北齐置,属广安郡。治所在今山西兴县西北四十里黑峪口村南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属石州,大业四年 (608) 改为临泉县。古县名。北齐置,治今山西省兴县西、黄河东岸。属神武郡。隋大业四年(608年)改
即拔达岭。今新疆乌什县西北天山别迭里山口。《旧唐书·封常清传》: “开元末,会达奚部落背叛,自黑山北向,西趣碎叶,玄宗敕 (夫) 灵詧邀击下。灵詧使 (高) 仙芝以二千骑自副城向北至绫岭下,遇贼击之。
在今江西上犹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南安府上犹县:匹袍隘“在县北八十里村头里。《虞台图说》云,疋袍峒有猴岭。崔嵬横亘,接湖广桂东县罗木山。又有小径可通南韶诸路。正德中,輋贼谢志珊使其党越岭而东,分道
即彭衙、彭戏。在今陕西白水县东北南衙村、北衙村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 “宪公享国十二年,居西新邑。死,葬衙。” 《索隐》: “宪公灭荡社,居新邑,葬衙。”
①即今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(伊通镇)。清萨英额《吉林外纪》卷2:“伊通河,以河得名。”清光绪八年(1882)于此置伊通州。②河名。又作益褪河、一秃河、一统河、伊屯河、伊敦河。为松花江支流。源出吉林伊通满
①亦名关头。东汉置,属白水县。在今四川青川县东北沙州镇北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汉中志》:“白水县有关尉,故州牧刘璋将杨怀、高沛守也。”《后汉书·李固传》 注引南齐刘澄之《梁州记》:“关城西南百八十里有
在今广东阳西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阳江县: 麻濛水在 “县西三十里。出罗琴山,流经县西南四十里丰头港入海”。
即石城县城。在今安徽贵池市西南七十里灌口乡石城村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22池州: 南太原郡城“在贵池西九十里。《舆地志》 云,梁大同年置,隋开皇九年废”。
北宋置,属邕州左江道。治所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北下雷镇。明初改为下雷峒。万历十八年(1590)复为下雷州,属南宁府。清雍正十年(1732)改属镇安府。光绪十二年(1886)属归顺直隶州。民国初属广西镇南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