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阳县
西汉置,属河东郡。治所在今山西平陆县西南三门峡水库区。北魏时为河北郡治。北周天和二年(567)改为河北县。
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西省平陆县西南、黄河北岸。以“在大河之阳”(《汉书·地理志》注引应劭语)得名。汉、晋属河东郡。北魏、西魏为河北郡治。北周改河北县。西晋永嘉二年(308年),平北将军曹武屯军于此。
西汉置,属河东郡。治所在今山西平陆县西南三门峡水库区。北魏时为河北郡治。北周天和二年(567)改为河北县。
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西省平陆县西南、黄河北岸。以“在大河之阳”(《汉书·地理志》注引应劭语)得名。汉、晋属河东郡。北魏、西魏为河北郡治。北周改河北县。西晋永嘉二年(308年),平北将军曹武屯军于此。
①西周国名。姬姓。都城在今湖北随州市。《左传》: 桓公六年 (前706),“楚武王侵随”。即此。战国初为楚所灭。近年在随州市一带发现曾国铜器,有人认为曾国即随国。②春秋晋邑,在今山西介休市东南。《左传
春秋郑地。在今河南平顶山市西南。《左传》: 襄公十八年 (前555),“楚师伐郑,次于鱼陵”。杜注: “鱼陵,鱼齿山也。在南阳犨县北。郑地。”又称鱼齿山。在今河南省平顶山市西北。《左传》襄公十八年(前
即今江苏姜堰市东南大泗乡(大泗庄)。清道光《泰州志》卷2:“南至大泗庄四十五里。”
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北一百六十六里戈壁滩上。为汉代玉门关旧址。见“玉门关”。
明宣德十年(1435)置,驻甘州卫(今甘肃张掖市)。统辖甘肃兵备、西宁兵备、庄浪兵备三道,陕西行都司之甘州左右十二卫、镇夷等三所城堡,赤斤蒙古等六卫,西番诸族,西海丙兔诸部贡市。清顺治五年(1648)
即今福建连城县东冠豸山。宋皇祐中邑人彭孙保聚于此。明 《寰宇通志》 卷47汀州府: 莲峰山 “在连城县东七里,高耸状若莲花”,故名。《清一统志·汀州府一》: 莲峰山 “在连城县东七里,旧名东田石。……
故址在今河南开封市郊区。宋时都人游集之所。正月十六日灯会后,游人尤盛。南宋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》卷6:“收灯毕,都人争先出城探春,……州东宋门外,快活林。”
在今福建建阳市西北九十余里。《清一统志·建宁府》: 廌山 “蜿蜒逶迤,如琢如削。宋游酢读书于此”。学者称酢为 “廌山先生”。
在今山东鱼台县西。《左传》: 僖公三十一年(前629),“使臧文仲往,宿于重馆”。杜注: “高平方与县西北有重乡城。” 《汉书·王子侯表》 有重乡侯少柏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 “菏水东径重乡城南。《左传
1946年8月当地解放后由商南、山阳二县析置,治耀岭河 (今陕西商南县南耀岭河街)。取二县首字为名。1947年2月废。旧县名。1946年由陕西省商南、山阳两县析置。以两县首字得名,治耀岭河(今商南县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