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铜山
在今江苏仪征市西北铜山乡。《寰宇记》卷123扬州江都县:“大铜山在县西七十二里。即《汉书》称吴王濞即山铸钱,此其处也。”
古山名。在今江苏省仪征市西北、长江北岸。明隆庆《仪征县志》载:“大铜山在县西北二十五里,旧志相传为西汉吴王刘濞铸钱之所。”因而得名。西麓有胥浦河经此南流。
在今江苏仪征市西北铜山乡。《寰宇记》卷123扬州江都县:“大铜山在县西七十二里。即《汉书》称吴王濞即山铸钱,此其处也。”
古山名。在今江苏省仪征市西北、长江北岸。明隆庆《仪征县志》载:“大铜山在县西北二十五里,旧志相传为西汉吴王刘濞铸钱之所。”因而得名。西麓有胥浦河经此南流。
①北周宣政元年 (578) 置,属岷州。治所在和政县 (今甘肃岷县东北文斗乡)。保定元年(561) 废。②北周置,属廓州。治所在洮河县 (今青海贵德县南)。辖境相当今青海贵德、尖扎和化隆回族自治县等地
即歹补。今云南会泽县东南待补镇。彝语“待” 为山,“补” 为庙,意即山中有庙的地方。
即今福建德化县北杨梅。元置杨梅团巡司于此。明废。
即今四川奉节县东之草堂河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白帝城“东傍东瀼溪,即以为隍,西临大江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夔州府奉节节县“大瀼水”条引《舆地纪胜》:“公孙述于东瀼水滨,垦稻田东屯,东屯稻田水畦延袤,可得
①在今河北遵化市东北二十五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1顺天府:五峰山“山磅礴,突起五峰。东曰快目,南曰瑞云,西曰红翠,北曰虎岩, 中曰紫盖,上有禅林寺”。②在今浙江慈溪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慈溪县:五峰山
又名浮石山。在今广东中山市东北海中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广州府香山县: 浮虚山 “相传山尝与波上下。《山海经》,南海有浮石山,疑即此”。宋邓光荐有 《浮虚山记略》。
即内蒙古昭乌达盟扎鲁特右翼旗。
明洪武三年(1370)改古州八万洞长官司置,属湖广辰州卫。治所即今贵州黎平县西北罗里乡。寻改属靖州卫。后废。永乐元年(1403)复置,属贵州卫。后改属黎州府。清雍正七年(1729)改置古州厅。
即内蒙古乌拉特后旗。
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南额济纳河旁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亦集乃路:“(至元)二十三年,亦集乃总管忽都鲁言:‘所部有田可以耕作,乞以新军二百人凿合即渠于亦集乃地,并以傍近民西僧余户助其力。’从之。计屯田九十余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