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金寺
在今四川甘孜县西卡攻乡。清康熙六年(1662)建,为霍耳十三大黄教寺院之一。“大金”,藏语意为“兴旺发达”之地。民国贺觉非《西康纪事诗本事注》:民国十九年(1930),发生大金寺与果能寺矛盾,发展为汉藏武装冲突,史谓大金之战,至二十一年(1932), 川康与西藏达成“冈拖协定”。1967年寺又毁,1982年修复。
在今四川甘孜县西卡攻乡。清康熙六年(1662)建,为霍耳十三大黄教寺院之一。“大金”,藏语意为“兴旺发达”之地。民国贺觉非《西康纪事诗本事注》:民国十九年(1930),发生大金寺与果能寺矛盾,发展为汉藏武装冲突,史谓大金之战,至二十一年(1932), 川康与西藏达成“冈拖协定”。1967年寺又毁,1982年修复。
即今辽宁辽阳县东南汤河。为太子河支流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辽东郡居就县: “室伪山,室伪水所出,北至襄平入梁也。”
在今江西婺源县东,大鳙水北岸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徽州府婺源县:三吴镇“在县东七十五里。唐乾符中,黄巢作乱,兵马使汪道安镇婺源,其子濆分戍于此。今废”。
①在今江苏扬州市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扬州府二》:文选楼,“相传梁昭明太子撰《文选》于此;一云隋曹宪以《文选》教授生徒所居,号文选巷,楼以是得名”。清阮元居此巷,因构楼曰“文选”,用以藏书。②在今湖北襄樊
在今安徽太湖县西北境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太湖县: 隘口岭 “在县西北二百里,接英山县界”。古为通往湖北的隘口。
1914年由川西道改置,属四川省。治成都县(今四川成都市)。辖境约当今四川大金川以东,青川、江油、梓潼、绵阳、德阳、广汉、金堂、简阳以西,金川、小金、都江堰、崇州、新津、双流以北地区。1928年废。1
①唐至德元年 (756) 改安化县置,为顺化郡治。治所即今甘肃庆阳县。乾元初为庆州治。北宋乾德二年 (964) 复为安化县。②唐置,属羁縻播朗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珙县西北。后废。③清光绪三十二年 (190
在今内蒙古苏尼特右旗东北呼吉日音淖尔一带。清康熙《皇舆全览图·热河图》 作阿鲁垒差达母鄂模。
即今四川米易县南丙谷镇,清于此设汛,有把总驻守。
北宋熙宁七年(1074)改扶欢县置,属南川县。在今四川綦江县东南扶欢镇。后改为扶欢市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0南平军:扶欢市“本唐溱州属县,夷贼王衮据为巢穴。熙宁四年三贼平,置为砦,后移寨官于归正,今止为
明永乐五年 (1407) 属北江府。治所在仙游县 (今越南北部河北省墩河北之仙游)。辖境相当今越南河北省部分地。宣德二年 (1427) 以后入安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