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吧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邑县

大邑县

唐咸亨二年(671)析晋原县西部置,属邛州。治所即今四川大邑县。《寰宇记》卷75大邑县:“其邑广大,遂以为名。”明洪武十年(1377)废入邛县。十三年(1380)复置,属嘉定州。成化十九年(1483)复属邛州。民国初属四川建昌道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唐代,县所产瓷器冠全蜀,杜甫《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》诗云:“大邑烧瓷轻且坚,扣如哀玉锦城传。”


在四川省中部盆地西缘。属成都市。面积1211.5平方千米。人口49.6万。辖13镇、7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晋原镇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析临邛、依政县置安仁县,治今县东南安仁镇,属邛州;贞观十七年(643年)废。咸亨元年(670年)复置,次年析晋原县置大邑县,治今晋原镇,属邛州。《太平寰宇记》:“其邑广大,遂以为名。”元初安仁县省入。明洪武十年(1377年)省大邑县入邛县;十三年复置,仍属邛州。1913年属上川南道,1914年属建昌道,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50年属川西行署区眉山专区,1952年改属四川省温江专区。1960年撤新津县并入,1962年析出复置。1968年属温江地区,1983年属成都市。地处平原与山地结合地带。中部多低山丘陵及冲积平坝,东部为成都平原。斜江河、䢺江河自西向东流贯县境。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。农产以稻、小麦、玉米及油菜籽为主,经济作物有茶、甘蔗、棕片等。山区产黄连、黄柏、贝母、厚朴等200余种中药材。有煤、铁、芒硝、石膏等矿藏。有采煤、建材、机械、化肥、酿造等工业。成温邛公路经此。有“大邑地主庄园陈列馆”及名胜古迹鹤鸣山、雾中山、子龙庙、药师岩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蚌埠市

    1947年由凤阳县析置,治蚌埠集 (今安徽蚌埠市)。解放后1949年4月隶皖北行署区。1952年复属安徽省。(蚌bèng) 在安徽省北部偏东、淮河两岸。全市面积5952平方千米(市辖区446平方千米)

  • 洛那国

    即破洛那国。《魏书·西域传》: 洛那国“故大宛国也。都贵山城”。在今乌兹别克斯坦纳曼干北卡桑赛。“洛那” 上脱破字。

  • 泥头驿

    即今四川汉源县西北宜东乡。《清一统志·雅州府二》: 泥头驿 “在清溪县西北”。为入藏要道。清设泥头铺汛,有外委把总驻防。

  • 计城峒

    亦作计峒。北宋置,属邕州左江道。即今广西靖西县。《宋史·蛮夷传》:嘉祐七年(1062),侬宗旦父子“请以所领雷火、计城诸峒属县官,愿得归乐州,永为王民”。

  • 天水县

    ①南朝梁侨置,属太原郡。治所在今江西彭泽县东。《寰宇记》卷111江州彭泽县:废天水县“在县东五十里。按,顾野王《舆地志》云,天水县,梁武帝置,以拟西水县。隋平陈后废,并入彭泽县”。②唐初析上邽县置,属

  • 封德县

    北周建德六年 (577) 置,为芳州治。治所在今甘肃迭部县东南。隋属同昌郡。唐初省入常芬县。

  • 大口

    即天津关。在今北京市门头沟西北八十里。《元史·太祖纪》:八年(1213),“帝至中都,三道兵还,合屯大口”。又《文宗纪》:天历元年(1328),“上都王禅兵袭破居庸关, ……游兵至大口”。皆此。又称天

  • 庙子街

    即今河南栾川县东二十四里庙子乡。清尹耕云 《豫军纪略》 卷10: 同治三年 (1864) 二月,捻军张总愚至 “卢氏之栾川、庙子街、三川诸处,袤延二百余里”。

  • 牛塘

    在今江苏武进县西南。《明史·常遇春传》:元末从元帅徐达取常州,“吴兵围达于牛塘,遇春往援,破解之”。《方舆纪要》作“游塘”。

  • 法轮场

    即今四川资中县西北法轮镇。民国 《资中县续修资州志》 卷2: 发轮乡 “俗呼四眼桥。在县西水一百四十里,接仁寿县界。人烟稠密,后有巨涧出阳陵山下,流经龙水废县,委折数十里,至珠溪小三江口与龙结镇涧水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