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谢岛
今山东长岛县南长山岛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“登州东北海行,过大谢岛、龟、歆岛、末岛、乌湖岛三百里。”唐贞观中征高丽,置大谢戍于此。
即今山东省长岛县所在之南长山岛。汉、唐时为泛海之要道。唐贞观中征高丽,曾于此置大谢戍。
今山东长岛县南长山岛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“登州东北海行,过大谢岛、龟、歆岛、末岛、乌湖岛三百里。”唐贞观中征高丽,置大谢戍于此。
即今山东省长岛县所在之南长山岛。汉、唐时为泛海之要道。唐贞观中征高丽,曾于此置大谢戍。
古名马訾水。一作鸭渌水,又名益州江。在辽宁、吉林东南部,今为中朝两国界河。源出长白山,西南流入黄海。唐杜佑 《通曲》 卷186高句丽: “马訾水,一名鸭绿水。……不色似鸭头,故俗名之。” 《隋书·宇文
辽统和八年(990)置,属川州。治所在今辽宁北票市西北土城子镇。后废。
亦作石老人咀。在今山东青岛市崂山区东南。大石兀立海边,上锐而下丰,自西北望之,伛偻如老人。内有石老人山。清同治《即墨县志》卷4《墩堡》:敖山卫有石老人。村名。在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西部。属中韩街道办事处
明置,在今广西藤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藤县: 苦竹堡 “在县南三十里”。
南朝梁置,即今安徽凤台县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“汴州,萧衍置,魏因之。治汴城。”
即今陕西洛川县东南百益乡。《清一统志·鄜州》:百益堡“在洛川县东南一百里”。
①在今山东诸城市西。《水经·潍水注》:“潍水又东北涓水注之,水出马耳山,……又北注于潍水。”②在今湖南湘潭县西。一名易俗水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0湘潭县: 涓水 “源自南岳山,北合数溪流入县界,经龙口东流
传说为商王河亶甲之都城。在今河南安阳市西北。南宋王应麟 《通鉴地理通释》 卷4: “亶甲城在西北五里四十步洹水南岸。”
金置,属广宁县。即今辽宁义县东南王民屯。后废。古镇名。金置,在今辽宁省义县东南大凌河东侧王民屯。辽废。
①一名铜井山。在今江苏吴县西南。明王鏊 《姑苏志》 卷8: 铜坑山 “在邓尉山西南。一名铜井。晋宋间凿坑取沙土煎之,皆成铜,故名”。②在今浙江临安县西南一百十六里,与淳安县接界。宋 《咸淳临安志》 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