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蠡山
亦名蠡山。即今宁夏同心县东北大罗山,系罗山北段。明嘉靖《宁夏新志》卷3韦州:蠡山“在城西二十余里。峰峦耸翠,草木茂盛。旧不知何名。洪武中,庆府长史刘昉以其形似名之”。《清一统志·宁夏府一》:蠡山,“《旧志》,在韦州城西二十里。亦曰螺山。四旁皆平地,屹然独立,上多奇木异卉良药”。今为罗山自然保护区。
亦名蠡山。即今宁夏同心县东北大罗山,系罗山北段。明嘉靖《宁夏新志》卷3韦州:蠡山“在城西二十余里。峰峦耸翠,草木茂盛。旧不知何名。洪武中,庆府长史刘昉以其形似名之”。《清一统志·宁夏府一》:蠡山,“《旧志》,在韦州城西二十里。亦曰螺山。四旁皆平地,屹然独立,上多奇木异卉良药”。今为罗山自然保护区。
西晋置,属桂林郡。治所当在今广西东北部融江及红水河下游一带。后废。
①在今甘肃武山县西。源出岷县东城儿峪,东北流经武山县西入渭水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9宁远县:山丹水“亦来自岷州,流经县西十五里山丹铺,因名”。②亦作删丹河。黑河支流。在今甘肃张掖市东北、山丹县西。《清一统
即台湾铁路台东线。从花莲港(今花莲)至台东。长175.9公里。清宣统二年(1910)动工修建,1947年建成。
①南朝梁中大通五年 (533) 改东徐州置,治所在下邳县 (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古邳镇东三里)。东魏武定八年 (550) 复名东徐州。②南朝梁太清四年 (550) 分荆州置,治所武陵郡武陵县 (今湖南常德
唐先天元年 (712) 改唐隆县置,属益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东南三十里江源镇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广记》 卷51崇庆州: “唐曰唐安,以获安唐室也。” 至德二年 (757) 改为唐兴县。古县名。(1)唐先
元元贞元年(1295)升吴江县置,属平江府。治所即今江苏吴江市。明洪武二年(1369)复降为吴江县。元元贞元年(1295年)升吴江县置,治今江苏省吴江市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吴江市。属平江路。明洪武二年(
在今甘肃天水市东南街子街东南朱家后川。《清一统志·秦州》 “改龙山”条:“其旁为仙人山,亦名仙人崖。有岩突出两山间,其阿如屋。”分东庵、西庵、南庵、珠山和宝盖山等部分。
①在今广西灌阳县北六十里。唐柳宗元尝游此。有诗云:“忆作筹戎事不同,曾闻燕集此岩中。”②在今陕西佛坪县西北。入洋县要路。清嘉庆七年(1802),杨遇春斩白莲教教首苟文明于此。
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0思城州:弄限山“在州(治今思城乡)北。峻险难越”。
古称松漠。今内蒙古赤峰市西北部与河北围场县境之大兴安岭南段地区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:上京道有平地松林。同书《太宗纪》:天显元年(926),“幸平地松林,观潢水(今西拉木伦河)源”。元白珽《续演雅》诗注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