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茅山
在今江西德兴市东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0饶州府:大茅山“在德兴县东南。山最磅礴,千峰万嶂,深林邃谷,为一邑之冠”。
在江西省德兴市南部。属怀玉山。东北—西南走向。由花岗岩构成。有东、南、西、北、中五峰,中峰居首,海拔 1392 米。山势从东南向西北倾斜。林木茂密,主要树种有栲、槠、栎、松、杉等,还有毛竹、油茶林。产中药材。有虎、豹等珍稀动物。有金矿。有落帽瀑布、玉兔峰、读书洞、白云庵等胜迹。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赣东北(后改闽浙赣)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。
在今江西德兴市东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0饶州府:大茅山“在德兴县东南。山最磅礴,千峰万嶂,深林邃谷,为一邑之冠”。
在江西省德兴市南部。属怀玉山。东北—西南走向。由花岗岩构成。有东、南、西、北、中五峰,中峰居首,海拔 1392 米。山势从东南向西北倾斜。林木茂密,主要树种有栲、槠、栎、松、杉等,还有毛竹、油茶林。产中药材。有虎、豹等珍稀动物。有金矿。有落帽瀑布、玉兔峰、读书洞、白云庵等胜迹。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赣东北(后改闽浙赣)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。
古地名。即今缅甸南部之丹老。为古代横越马来半岛交通线所经。南宋周去非 《岭外代答》 卷2真腊国: “其旁有窊里国。”
春秋国名。在今湖北宜城市西二十里。《左传》: 桓公十二年 (前700),“伐绞之役,楚师分涉于彭,罗人欲伐之”。又桓公十三年 (前699),“楚屈瑕伐罗,……罗与卢戎两军之,大败之”。杜注:“罗,熊姓
即皋兰山。在今甘肃兰州市南。海拔1600多米。因山上有五泉而得名。宣统《甘肃新通志》卷6皋兰县:皋兰山“在西麓, 名五泉山”。在甘肃省兰州市南,皋兰山北麓。海拔 1600 多米。从西向东有惠、甘露、掬
在今山西右玉县西北五十里马营河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大同府:马营河堡“万历元年土筑,周不及一里,分边五里零。内十水口最冲”。在今山西省右玉县右玉镇西北。明万历初筑。
春秋楚邑。在今河南郾城县东三十里召陵寨。《春秋》:僖公四年(前656),“楚屈完来,盟于师,盟于召陵”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惠文王更元十四年(前311),“伐楚,取召陵”。即此。古邑名。春秋时楚邑。在今
北魏置,属凉州。治所在台城县。当在今甘肃武威地区。后废。
①在今江西于都县城西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58赣州府: 瑞莲池 “在雩都县治西。池产异莲,其叶曰双卷剑脊,其花曰双头又髻,三萼二十四叶,其实曰覆钟金铤,移之他处,辄类常种,俗传雩山倒影所致”。②在今湖南会
亦作烟土屯。即今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西北烟筒屯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安达直隶厅: “有烟土屯、小河子、喇嘛甸、萨勒图、安过五车站。”
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中孤山南麓。《清一统志·杭州府二》:圣因寺“在钱塘县孤山南。即江浙臣民所建圣祖仁皇帝行宫。雍正五年改寺”。寺内文澜阁庋藏《四库全书》一部。
北宋政和七年(1117)置,属成都府路。治所在石泉县(今四川北川县西北治城羌族乡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北川、安县二县地。南宋宝祐中移治龙安县(今安县东北)。元改为安州。北宋政和七年(1117年)升石泉县置